昨天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从下学期开始,该校将派出部分学生分别前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高校完成2006年上学期的课程,这是该校首次与浙江、上海两地高校进行交换培养,并实施学分互认。据了解,浙江方面的高校交换学生名单也已基本确定,下学期将前往南京、上海两地学习,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就此全面展开。
去年12月,浙江大学牵头商定实施“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半岛平台6校间达成一致意见,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优秀学生跨校选择学习提供途径。
交换生计划备忘录出炉
据了解,六校之间已经制订出了“交换生计划备忘录”,要求交换生必须是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期限为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将返回各自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并交给学校在其他高校就学的学习心得和交换院校为其提供的修读课程成绩单及学分,回校后按规定进行学分认定。
据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悦介绍,自交换计划实施以来,该校有8名学生初步达成意向,成绩排在同年级、同专业的前列。“但现在学校还没有收到学生的学习计划,最终的人数可能会有变动。”徐表示,各校之间会根据课程交换指南为学生安排学校和专业,不少学生心里还没有底,不能确定交换效果的好坏,因此迟迟没有向学校递交学习计划表。
除了学生有顾虑外,校方对此次交换培养也非常谨慎,徐悦告诉记者,此次锁定的交换生均为大三学生,他们大部分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下学期主要会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各高校之间专业课程的安排、专业知识的领域、研究方向及各高校选择教学重点肯定会不一样,这多少会影响到学生成绩。
交换生专业课不具特殊性
另悉,半岛平台目前已确定4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一个学生派往东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3名学生前往浙大,另一去上海交大的学生正在确认中,“因复旦大学今年只开放医学专业,所以无人前往交换。”浙理工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次交换生的专业课程都不具有特殊性,均为各高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据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徐维祥介绍,今年该校已确定3名交换生,土木工程系的沈婉清、余敏和信息光学系的王翀分别派到东南大学、上海交大及浙江大学。徐维祥表示,这项探索有助于对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约束,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长三角高校整体文化圈的建立,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国内几个主要经济圈内各高校的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提供试点经验和示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