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报编辑部来了两位大学生,他们带来了半岛平台全校同学的心声:邻居节,我们也想过!
“大学生大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其实挺孤独,我们也需要一个沟通的平台。”提议让邻居节进校园的康健同学说,“前几天,一个大一的师妹给我打电话,说想搞一次同乡会,我们都是从长春过来的,在这都没什么亲人。别说她初来乍到,就说我已经在杭州呆了2年了,还经常觉得孤单。”
前阵子,康健看到本报关于邻居节的报道正在热热闹闹地展开,他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把邻居节引到学校呢?学校就像社区,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家庭,虽然也有“邻居”,但大家却都彼此不认识。“有些学生住在一个楼层,虽然天天见面,但都互相叫不出名字。甚至很多同在一个班的同学,一学期下来都没说过几句话。”康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一交流,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
大家纷纷上网查资料出点子,这份热情甚至感染了学校的老师,打算在全校推广开来,让所有的同学都来过邻居节。“昨天晚上,我们寝室4个女生都兴奋得睡不着,一直聊到凌晨一点多!”女生张豫晋说。
对于怎样过一个有“学生味”的邻居节,他们提出了很多的创意——
“我们想设计一张小卡片,让大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名字及联系方法等等的信息都写在小卡片上,卡片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我们会在学校路边的灯杆上串起一条条细线,大家把自己的‘交友卡’挂在上面。”张豫晋兴高采烈地说着同学们的创意,“这样大家可以在卡片上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相比以前的同乡会,更没有了地域的限制,并且,这些卡片也会成为学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同时,同学们还打算在互助日那天,启动他们的“爱心基金”。所谓“爱心基金”是由一个个“爱心袋”组成的,同学用红色的布自己一针一线逢制成一个巴掌大小的袋子,基本每个寝室都做一个,平时有剩下的一毛两毛一块两块放进里面,慢慢积累,然后用来帮助周围有需要的同学。
“邻居节虽然只有8天,我们要把邻居节的互助和谐的好风气在学校里一直延续下去。”康健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他想了个点子,在邻居节期间向全校学生公布一个手机号码,类似于求助热线,以后如果同学遇到任何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求助。
“我觉得我们还挺闭塞,待在象牙塔里,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其实我们一直很想走进社区,和老人小孩一起搞活动。”康健还想请晚报帮忙牵牵线,能够帮他们联系些社区,在邻居节的时候,能够和社区一起欢聚,“我们可以表演些节目,以后还可以长期联系,学习之余,我们可以陪老人聊聊天,帮小孩做做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