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萍 本报记者 劳国强2005-11-9 06:17 早报讯 “学艺术基础重要还是灵气感觉重要?”“读大三了,还没确定专业方向怎么办?”“一楼的防盗窗能不能拆了,感觉像笼子一样?”昨天,半岛平台首届网络文化节开幕,活动的重头戏是学校11位“熊猫级”人物难得聚在一起,和全校师生网络大聚会。据初步统计,这样的创新活动估计至少省下上万元。
初衷:校园活动“贵族化”
日前,半岛平台围绕大学开展校园活动的经费问题,在省内多所高校展开调查。
调查显示,高校开展一次校级活动经费一般在2000元~1.5万元不等,其中一些系列性活动费用则高达2万元以上;院级活动经费多在1000元~5000元之间,定期定量性活动的经费也在2000元左右。这些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校、院活动资金直拨和商业赞助等。
调查还发现,一些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多把开幕式作为重头戏,此项开支约占总经费的40%~60%,即800元~9000元不等。其中仅开幕式宣传费用一项就会占到开幕式总经费的40%左右。校园活动呈现“贵族化”趋势。
而浙理工大昨天的开幕式,没有红地毯舞台,没有香槟气球,全部以网络直播形式开展。学校为此次网络文化节开幕算了一笔明细账,可以省却拱门费、气球费、搭台费、剪彩费、宣传册制作费,甚至名人出场费等经费共1万余元,并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活动效率。
形式:匿名学生与“大熊猫”对话
大约15分钟的网上直播开幕式后,“网上办公会”和“教授网上行”同步进行。学校学工部、后勤产业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个学院的11位教授作为嘉宾和匿名学生“面对面”交流。为提高问答效率,每位教授还配备一名学生助手作为打字员。
5分钟不到,“网上办公会”、“教授网上行”论坛的屏幕不停刷新———“怪怪乖乖”问:“学服装设计,基础重要还是灵气感觉重要?”郭建南(该校服装学院院长、浙江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院长)答:“灵气和感觉重要,没有基础也可以学服装。”
“ngu584”问:“学习和学生工作如何协调?”陈文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校材纺学院院长)答:学习是第一位的,空余时间可以做一些学生工作,锻炼能力。
“想找工作增加经验,又想考研,不知道怎么选择?”“老师有事情找你,什么时候有空?”……
一个小时不到,对几千条匿名学生信息,11位教授和几位行政领导实时作了回答。
该校校长裘松良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非常难得,拿国家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学校里这些“大熊猫”都来了。据介绍,这次来和学生交流的嘉宾都是各个学院“熊猫级”人物,资深专家和院长、处长。
学校副书记马毅松说,“教授网上行”活动将不定期举行,学校提供一个虚拟空间里的学术交流平台,可以让师生足不出户就与资深专家面对面零接触。专家们把自己的电话、E-mail、办公地点等全部公布的网页上,学生随时通过论坛和邮件与专家保持联系,专家则不定期回复。
效果:直面问题很过瘾
该校机控学院副院长潘海鹏说,第一次和那么多匿名学生谈天,觉得很过瘾,学生都很直爽,敢说真话。学生提问没有顾忌,都能敞开心扉,比如对教学的意见,对老师个人的评价等,而且今后提问时间都能机动,老师也可以忙里偷闲回答。比开座谈会或者学生到办公室里来谈话效果好多了。“今后还希望所有老师都把联系方式放上去。”
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文化节把教学、科研、办公、交流和创意等结合起来,除了前面的活动外还举办在杭高校大学生网络发展论坛、网络知识大赛等18个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