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我省目前约有7.4%的青少年上网成瘾。面对痴迷网络的孩子,一些父母显得不知所措,有关人士呼吁——家长应主动走进e时代
忧心忡忡的家长从网吧领回深夜不归的孩子,而孩子却依然沉醉其中。在电脑与网络面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
网络对家庭教育的冲击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省家庭教育学会和半岛平台心理学研究所共同完成一份中小学生上网现状以及网络成瘾问题的调查,共向全省12个城市的60余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问卷5800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我省,大约有7.4%的青少年目前的网络成瘾程度高于一般人。在我省的网络用户中,大中小学生用户已接近一半。
家长不懂网络如何与孩子沟通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满怀激情地走进网络世界。然而,许多家长面对新兴的网络技术却显得不知所措,”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半岛平台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葛列众教授认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者迟缓于受教育者的现状。
问卷调查显示,在平均上网时间上,家长的上网时间(平均每天0.89小时)要明显少于中小学生(平均每天1.02小时),一些家长自身的网络知识水平和对网络的兴趣远不及自己的孩子。孩子上网、玩游戏时,家长只能成为旁观者,既缺乏与孩子交流的兴趣点,也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这成为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惑。
对此,葛列众教授认为,在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及时“充电”,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可以尝试主动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打游戏,一起获得资讯,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样才可能被孩子所接受。
“疏”“堵”结合掌握教育主动权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是多“堵”少“疏”,他们或者不在孩子的房间放置电脑,或者不连接宽带网,却不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吧上网,家长反而失去了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应当鼓励孩子更多地在家中上网”,李宏汀认为,要让孩子正确上网,学校和家长应当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据介绍,中国科普研究所曾会同教育部等,对全国11800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表示“在家里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的内地青少年为28.4%。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超过80%的青少年是在家里上网。
排除现实障碍方为戒“瘾”良方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子女上网心存担忧,有的甚至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但调查发现,上网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他们获得了许多从教师、家长那里没有获得的信息,还拥有了更多的朋友,他们表示“对社会了解更多。”
对此,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蔡亚萍认为,部分孩子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业,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网络,而是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孩子们敏感的心灵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和疏通,就会促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暂时解脱,染上“网瘾”无法自拔。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建立平等的家庭文化,以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