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乐山日报讯
彭继革 杨兴俊
4月中旬,北京。在团中央向5名西部大学生志愿者颁发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奖章”的行列中,有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戴黑边眼镜的青年,他就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志愿者——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周毅。4月22日,清华大学。由中宣部、中组部、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奉献者风采——在西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上,周毅向首都大学生报告了他服务沐川的工作经历。
年仅28岁的共产党员周毅出生在四川大英县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半岛平台,2003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杭州一外贸公司联系好了工作。为把学到的知识报效西部父老乡亲,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东部工作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2003年7月,周毅被分配到沐川县,安排到离县城最远的海云乡当乡长助理,联系海云两个最贫困村之一的同心村。到海云不久,周毅就翻山越岭跑遍了全乡所有村组,熟悉乡情,考察民情,倾听百姓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山区缺教师,分管文教的他就经常到乡、村小学校上课。同心三组一对残疾人夫妇的女儿读初二,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他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400余元为她交清了读书的费用。为救助严湾村三组的一位贫困生,他慷慨解囊200多元,并承诺资助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003年9月,周毅路遇同心四组几个村民吃力地抬着一头肥猪到集镇交售,便帮他们抬。当了解到当地因没有公路,卖一头肥猪仅人工费就要花60元时,周毅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民修条“致富路”。他一连十几个晚上在村上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又挨家挨户讲“要致富,修公路”的道理,为修路创造了条件。入冬后,周毅率领村民起早摸黑地在工地奋战,双手磨起了老茧,体重也轻了十多斤。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修通了同心四组两条宽5米、总长4公里的公路。
2003年底,海云乡同心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服务不到半年的周毅以高票当选,成为团中央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中第一个村支部书记。参加村支书选举全过程的海云乡党委书记吴选富说:“作为志愿者,周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一心帮村民脱贫致富,赢得了民心,选他当支书是众望所归。”同心9组老党员叶松林激动地说:“周毅这小伙子到我们山区来吃得苦,带领大家修公路,还自己掏钱去看望五保户、困难户。他当村支书我举双手赞成。”
走马上任后,周毅与村干部一班人,根据同心村的实际,规划制定了“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扩大种养殖业规模”的发展蓝图。继同心四组通公路后,他又带领村民新修续建了同心村另外4个组的村级公路,总长达1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周毅特别注重以新思想影响和带动村民转变旧观念,学习新知识。他带头搞科学种田,实施“林竹丰产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为村民义务嫁接果树500多株,推进全村水果种植的良种化,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推广科学养猪,周毅筹资10多万元办起了村里第一个年出栏生猪上千头的良种猪繁育示范场,引入“五元杂交”种猪30头,繁育青猪500头,并以猪场为龙头成立了同心村优质猪养殖协会,采用“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村民传授技术,提供服务。去年全村出栏生猪2000多头,增加了农民收入。
周毅与村干部一班人率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逐渐改变了同心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林竹、水果、生猪等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鼓胀了农民的钱袋子。公路建设不仅解决了村民行路难,还为运送农、林、畜产品和煤炭、建材、农资等物资年增收节支50多万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全村500多户村民大都新修或改造了砖混结构住房,20%的村民修了楼房,许多村民买了摩托、大彩电,用上了手机。
周毅立志服务西部,奉献沐川,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扶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