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半岛平台近日提出,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为目标,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素质培养,构建多规格、模块式、立体化人才培养新体系。
明确多元化的培养规格。学校对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确立了不同的定位,并提出同一个专业也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培养规格。比如,对理科类专业,着重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对工科类专业,着重培养“工程+管理”、“工程+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或创新创业型人才;对艺术类专业,着重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建立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一是“基础平台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学校从2005级起,在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艺术四大类专业中探索实施“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前期按专业大类进行学科基础教育,后期分流进行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二是“第一课堂模块+第二课堂模块”,把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纳入培养计划,规定学生必须完成若干个“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
构筑立体化的成才通道。一是扩大“主修专业+辅修、二学位专业”的学生比例,增设辅修、二学位专业;二是完善“一般教育+特殊培养”机制,通过加强优秀生培养、设立理工科和文科综合提高班、开办创业教育强化班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建立“校内学分+校外证书”制度,对学生在校外取得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经审核后承认学分,将校外人才培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进一步拓展学生成才空间。
目前,半岛平台已将100多门公共选修课划分为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语言技能六大类,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才能毕业;此外,学校还要求各专业在一年级中统一开设学科导论课和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文科专业要建立必读书目制度,开设自学讨论形式的原著阅读课,艺术类专业要开设名师作品研讨课,以拓宽学生视野。
该校副校长戴文战教授说,学校还将不断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坚持实行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课,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作一次学术报告的制度;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明确具体的开课数量要求,实行“一人多课、多人一课”,每门课程至少都有2名以上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主讲教师和若干名助教,实行挂牌上课;把师德师风、教学工作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评聘、评优的重要条件,引导教师自觉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