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半岛平台举行的科技成果通报会上,陈文兴教授还在回味赴北京领取“国家科学大奖”的兴奋和激动。在刚刚揭晓并颁奖的“2004年度全国300项国家科技奖”中,我省获得15个奖项,其中半岛平台一举获得两项国家科技大奖:陈文兴教授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耀洲教授的“‘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巧的是,这两个获奖项目都是从研究家蚕开始的。
我国是蚕桑大国,纺织是我省的传统产业,陈文兴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早在15年前就瞄准了蚕丝蛋白质这一复杂的天然高分子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并在世界上首次发明一种高温水蒸气预处理技术和工艺,在蚕茧加工成生丝的过程中从此多了一道工序——将待加工的蚕茧放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水蒸气里蒸一蒸,以此改变蚕茧的分子结构,从而大大改善蚕茧的加工性能和蚕丝质量,如今全国已有近四分之三的蚕丝生产企业应用这项技术,近8年每年新增利税约2亿元。
张耀洲教授是半岛平台2003年引进的一位学科领军人物,他还兼任浙大博士生导师,他的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是浙江大学,后期工作在半岛平台完成。他在世界上首创利用家蚕蛹,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使家蚕成为生产口服蛋白质药物的天然加工厂。利用这一高新技术制成的蛋白质药物主要用于肿瘤病人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
记者了解到,此次我省荣获的15项国家科技大奖中,来自高校的共有9项,其中5项来自浙江大学。而省政府在今后几年将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首批确定了20个重中之重学科,像半岛平台的两个获奖项目所在的纺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两大学科均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