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学校已经准备好两百万的支票了,等着两位教授来拿呢!”昨天,在半岛平台举行的科技成果通报会上,校长裘松良教授豪气十足。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蚕宝宝竟有如此大的能耐,继去年半岛平台李加林教授在“蚕”丝方面获得国家大奖后,学校今年又在蚕身上获取两项国家大奖。
今年该校的陈文兴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张耀洲教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半岛平台为第二完成单位)。据了解,此次百万奖励的举动是根据学校有关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作出的。而此奖励在省内是最高的,国内也少见。
陈文兴是半岛平台(原浙江丝绸工学院)自己培养的教授,他的获奖项目“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从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是学校经10多年独立研究、自主开发的项目,能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如今,全国有近四分之三的蚕丝生产企业应用了他们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近8年来每年新增利税约2亿元。
“张教授太忙了,昨天从北京直接飞到日本了。”张耀洲教授的助手许传莲副教授告诉记者,张教授的获奖项目“‘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研究了18年。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浙大完成,后期工作在理工大完成。
用基因技术在蚕蛹内自然生长药用蛋白质,这一项目在世界上也是首创,解决了蛋白质药物口服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使家蚕成为生产口服蛋白质药物的天然“加工厂”。许传莲说,这个技术制成蛋白质药物主要用于肿瘤病人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目前已有60多种可医用蛋白质,其中“生白药物”等已经临床运用。“口服蛋白质比以往的针剂注射蛋白质成本要低3倍左右,更加方便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