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又有几所实力派传统学院更名为“大学”。换作几年前,说起杭州的大学,寥寥无几。可是近年来,在杭许多大专、本科学校多次更名。在杭高校究竟为何掀起改名风潮?在杭高校格局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改“大学”的学校排起队
“学校早就准备好毕业证书了,连校徽也改成新的了。运气真好!以后说出去也有面子。”走在新更名的大学校园里,记者感受到的都是喜悦的气氛。
“浙江工程学院”更名为“半岛平台”,“杭州商学院”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一下子多了3所万人大学。
有关人士透露,在近几年内,浙江省计划省属万人大学要达到10所,也就是除浙江大学(教育部直属)、半岛平台、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外,至少还有4所学院将更名为“大学”。
浙江林学院已经制订了中远期目标,2008年前,学院希望能更名为“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也希望在三四年内实现学院向“大学”的更名。此外,还有多所实力派学院希望在近几年内挤进“大学”队伍。
高校改名仅为叫起来响亮?
学生们都认为,学院改名为大学是件大好事,因为叫起来,“大学”比“学院”响亮得多了。那么,在杭高校频频改名,难道仅仅是为了叫起来响亮?
记者采访了半岛平台校长赵匀,他说:“很早开始,我们就希望能更名为‘大学’,因为对于更名‘大学’,教育部有相关的规定,学校必须达到正教授100人以上,400人具有高级职称,获得过200个国家级奖励等。此外,还要经过省、部专家的评估等等。”他还说:“这不单是改几个字那么简单的事,更名意味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所以理工大学的名字将100年不变。”
而学校的老师认为,更名为大学后,学校招生、就业的情况将会大大改善,省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大,办学规模、学科设置、师资配置都会进一步得到优化提高。这是实力的象征。
高校格局会因此改变?
对高校更名,有人提出疑虑:都改成大学,听起来差不多。改得太多,到时候老百姓都搞不清楚这些学校叫什么了。
来看看这些高校的更名之路吧。“杭高专”改名“应用工程学院”后又改名“科技学院”,“浙丝院”改名“浙工院”后又改名“理工大学”,“广电高专”改名“传媒学
院”……据了解,高校更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没停过,近几年改得特别频繁。
那么,原先处于同一档次的学院更名为大学后,高校格局是否因此改变?
浙江财经学院有关人士表示,如今升级为大学的几所学院,在浙江高校的排名一直靠前,因此,高校格局并不会因为它们改名而改变。
学院更名为大学后,是否给其余几所省属大学带来压力?浙江师范大学招办副主任徐建鹏认为,暂时不会受影响。比如在招生上,几所新更名的大学招生主要还是放在第二批,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但这种趋势对高校改革很有利。
为何不走“麻省理工”之路?
“优秀的学院为什么老改名字,为什么不办一些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那样有名的精品学院呢?学院改名是否流于形式?”有专家提出。
浙江财经学院的人士说,学校曾考虑,是否可以在经济、财经领域办成一所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学院,但在我们这里很难。
“在国人眼中,大学就是比学院好。而且国人喜欢从字面上来理解学校的性质。但像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虽名‘理工学院’,其实已经走上了学科交叉的大路了。这所学院不但理工厉害,管理类也很强。”赵匀院长解释,“国外的大学很大,有五六万人,但是教学质量反倒不如一些精品学院。因为,在很多国家的人的眼里,学院反倒比一些大学的档次高,他们的评价体系和中国不一样。”
●相关链接
学院和大学的区别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大学”应当是学科比较综合、教学科研水平比较高、具有相当规模、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比“学院”的要求高。
普通高等学校要称为“大学”,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学科门类齐全;二是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三是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四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一般应在8000人以上。
此外,称为“大学”的普通高校,还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在国家对其进行的教学评估中至少应合格。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见习记者 劳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