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劳国强 本报记者 余广珠2004-2-21 早报讯 “中央领导人基本上都来了,温家宝总理亲自给我颁的奖。”昨天上午,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获奖者李加林教授从电话中传来的声音透着兴奋和激动。
昨天对于我省科技人员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据参加大会的省科技厅成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我省有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9个获奖项目当中,5项是由我省有关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领衔完成的,其余4项是参与完成的。
其中,浙江工程学院李加林等人的“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次全国有19个项目获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已经连续6年空缺)。这是轻纺行业第一次获此殊荣。
李加林,现任浙江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家纺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主要从事现代装饰纺织品设计及数码织造技术开发,将设计艺术与现代纺织工艺有机结合,独创了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成为纺织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
据李加林教授介绍,“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一改世界各国沿用了100多年的丝织图像表现方式的新技术,克服了传统丝织色彩不够丰富、图案不够逼真等不足,能绘出4500种以上的色彩,织出的丝织产品似油画、山水画一般,色彩层次丰富,质地细腻,逼真地再现所要表达的图形图像。
此外,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姚献平等人的“非木材纤维造纸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浙江大学杨华勇等人的“电液比例节能型液压电梯液压速度控制技术”、浙江大学黄河等人的“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浙江兰亭高科沥青有限公司杨林江等人的“高等级公路路面沥青改性、乳化关键技术与生产装备研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省参与完成的4个获奖项目分别是:浙江大学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浙江大学的“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开发与支撑环境”、温州市双华石化三剂制造厂的“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产乙苯成套技术开发”、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24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