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25日电 因为发明了“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浙江工程学院李加林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昨天获得了学校100万元奖励。
此前5天—2月20日,李加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的证书。
据悉,高校教科书几乎都认为,丝织设计的色彩与组织必须对应,“对应”的结果是,我国的丝织品色彩欠丰富,图案不够精致,产品档次难以提高。李加林据此提出的“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理论”利用有限色丝色相产生空间混合效果,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数码仿真技术和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使丝织产品色彩层次丰富,质地细腻,逼真地再现所要表达的图形图像。
现任该校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数码纺织中心主任的李加林1997年开始这项研究,1998年2月由浙江巴贝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试样成功,同年8月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幅丝织长卷《清明上河图》,此卷共使用了12万张电子纹板,2.88亿个经纬组织点。业内专家称,这项发明改变了世界各国沿用了100多年的丝织图像表现方式,克服了传统丝织色彩不够丰富、图案不够精致等不足,能表达4500种色彩。这一技术将设计艺术与现代纺织工艺有机结合,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成功范例。
《清明上河图》的试制成功引起轰动,《吉尼斯之最》授予证书,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将这一作品收藏。
据悉,浙江巴贝服饰公司采用“高密度全显像丝织技术”生产的新颖全真丝装饰面料每米价格300多元,高出一般面料售价数倍。对于浙江这个丝绸大省来说,其丝绸生产的附加值可因此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