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要去宁波工作了,户口能留在杭州吗?”“老师,两个公司都通知我面试和实习,哪个留下的可能大,哪个对发展更有利呢?”“老师,签就业协议要注意哪些内容啊,万一合同不合理,怎样做才能既保住工作又维护权益?”……周一到周五每个下午,浙江工程学院行政楼三楼的一角,总是特别热闹,学院的“就业咨询室”很受学生欢迎。“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学生总有很多的疑惑和顾虑,学校有责任一步步引导他们。”校学工部副部长徐颖云这样概括就业咨询室成立的理由。她说,各媒体关于就业形势、择业技巧的报道已为数不少,但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如怎样把握机会、专业是否对口有何影响等,对每一个毕业生而言,并不是完全清楚的,让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给学生当好“参谋”,很有必要。浙江工程学院的就业咨询室不设在宽敞的办公室里,而是放在全开放的走廊上。“在这里,我很放松,没有走到办公室里的紧张感,咨询台的老师很亲切,我会把想问的都说出来。”整染专业的毕业生余芳,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这位“就业咨询室的常客”在签约前后屡屡跑来咨询。在就业指导中心,那几个占据了整个墙的柜子特别引人注目,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全国各地各企业的详尽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由中心的老师通过招聘会、与各企业单位日常联系中积累下来的。这些资料完全公开,学生有需要可以自由取用。面对学生的一些想象不到的疑问,指导教师的专业和经验至关重要。据徐颖云老师介绍,提供就业指导的老师主要是分管就业的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和学生处相关负责人。指导中心会定期举行咨询业务培训,并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传递经验。就业指导老师还主动下去,到各院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老师们的诚恳和专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上来问问、坐坐”,小小的就业咨询室成了信息交流、反馈和传递的阵地。也在这样轻松开放的氛围里,一些毕业生转变了“非大城市不留,非大企业不去”的观念,开始下基层,去私企,寻找最适合个人长远发展的工作岗位。目前,浙江工程学院今年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良好。“‘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毕业生的一切’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在下沙新校区,就业咨询室的设置、工作将更加规范化,学院还会邀请各地人事部门、企业老总和校友定期做专业咨询。”话音未落,徐颖云又匆忙赶去参加一个学生就业座谈会。摘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