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佳艳)在国内大学读两年,然后花1年时间去美国的相关大学修满48个学分,再回国修完最后1年的课程,就可以同时获得中美两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不用多久,对于浙江工程学院的学子来说,这将不再只是一个梦想。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各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如何在将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浙江工程学院率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把挑战变成机遇。从去年开始,浙江工程学院把竞争体制引入课堂教学。如组织全校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比赛、学生给老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打分等。据负责教学工作的戴文战副院长介绍,去年他们让40%的学生给全校433名教师打分,采集了34000多个数据,对老师的课堂授课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许多老师反映,按照老办法上课不行了,必须经常充实新内容,追踪科学发展动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听、喜欢学。与此同时,工程学院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深谙WTO的规则。今年上半年,浙江工程学院文一校区有32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走进WTO”课程的选修,占校区总人数的近80%。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外语的强化教学。该校规定,各专业除公共英语课外,至少要有3门专业课用英语授课。该校从去年开始还从英、美、加拿大等国专门聘请了12位外籍教师长期给本科生上英语课,仅由外籍教师主持的英语沙龙,每周就有4次。除了把外国老师请进来,学校更注重让师生走出校门,和国外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浙江工程学院的门口可以看到还有一块“浙江国际时装技术学院”的牌子,这是浙江工程学院和世界上著名的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联合创办的一所学院。浙江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全套引进了FIT的教材、教案和管理模式,并定期派遣老师去美国进修,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化的教育氛围。今年3月中旬,浙江工程学院又与美国山谷城州立大学签署了旨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GASI双学位”计划书。此外,该校先后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签了师生互访交流协议。(摘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