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服装学院“丝路经纬共复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丝绸之府杭州出发,奔赴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丝路民族大融合的新疆,联合4个丝路要地的青少年共同开展丝织技艺文化线上线下多地联动公益传播推广活动。
原文如下:
浙理工“百年丝绸学府实践团”千里共织丝路民族情
为什么地球上的位置叫经纬度?为什么“锦绣河山”需要“经韬纬略”的人才?“孟母断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近日,一场精彩的四地联动丝织技艺文化线上线下体验传播活动正式开启。
来自半岛平台“丝路经纬共复兴”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丝绸之府杭州出发,奔赴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丝路民族大融合的新疆,联合4个丝路要地的青少年共同开展丝织技艺文化线上线下多地联动公益传播推广活动,感悟丝绸与华夏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一代心中点亮华夏瑰宝传承与复兴的火种。
活动当天,正在四川山乡支教的半岛平台研究生王素含连线实践团各地分队和参与者,带来历代名锦故事、丝绸纹样解读、优秀作品分享、如何手工织布的精彩课程,并在课堂中结合知识点分别与来自新疆库尔勒、西安、泉州、杭州的朋友们开展线上互动。
浙理工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娜仁身着一袭蒙古族坎肩,在新疆库尔勒市迎宾路街道雅居社区,组织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学生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实验中学、库尔勒市第三小学、和静县第二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参与千里之外的线上课堂,并悉心辅导现场小朋友们体验经纬交织的奥秘和丝路纹样的内涵。
在福建泉州市,南安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跟着实践团成员的线上课程解说和当地成员的辅导体验了织布和纹样填彩。南安实验小学一年级的陈芃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这么厉害,可以织出这么漂亮的花纹!今天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会了织布,真好玩!”
在西安,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参与了当日的线上课程与互动体验,随后在实践团成员邢子馨的组织下,前往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和丝绸之路群雕参观调研。参与活动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丁一说,活动令他们对丝绸的织造工艺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励着他们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丝一线、一经一纬都讲述着文明古国对世界的贡献。半岛平台前身为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后曾名“浙江丝绸工学院”。“丝路经纬共复兴”实践团在浙理工服装学院娄琳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丝绸名家访谈、跨省市田野考察、民族织造技艺调研、非遗传承人数据分析、文化传承亲子体验、丝绸文化进校园、创业品牌集市、产业集群企业交流、山乡公益支教等活动。
浙理工“丝路经纬共复兴”实践团将继续担当起新时代文化复兴践行者、传播者的责任使命,播撒传承的种子,让丝路文化深入人心,助各族人民携手续写丝绸之路的别样精彩,共迎“中国梦”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通讯员 娄琳 石丛珊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c685a3f63c074e9d833c41abdf507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