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探寻工业精神。
原文如下:
咱们工人有力量!半岛平台实践团探寻工业精神
“以劳动为底色,铸就中国人的脊梁。”近日,半岛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寻工”小分队前往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杭州钢铁集团、杭州制氧集团、浙麻文化广场、“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0余处关于杭州“八大厂”的时代印记,探寻过去杭州“八大厂”的工人精神,采访135位退休劳动工人,聆听关于杭州“八大厂”的工人劳动历史,见证新时代杭州工业新产业、新突破、新面貌,致敬每一位不负时代、向阳绽放的劳动工人,宣扬伟大劳模精神。
细聆听
在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讲解员以时间为脉络,绘声绘色地向团队成员们介绍杭州工人运动的历史,展示杭州的工运文化。“思想引领,闪耀光芒,工匠精神,杭州实践。”在工匠精神展示厅,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塑像,一幅幅杭州工匠风采的介绍,充分展示了杭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行之地、实践之地、示范之地的定位。
团队成员在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合照
笃见证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杭钢精神铸就新时代中国钢铁的工业蓝图!”在杭州钢铁厂展示馆,讲解员慷慨激昂地为大家讲述杭钢的工业发展史。从1958年建成浙钢第一座钢炉到新时代做实钢铁产业数字科技、做精钢铁智造,团队成员们一路浏览,见证了鎏金岁月中浙江省现代工业第一炉铁水的诞生,也看到杭钢工人意志如钢、情比钢强的精神。
团队探访杭州钢铁集团
“我国工业现代化,是现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的。”依据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做出的阐述,团队成员们从杭州半山公园山脚处的杭钢出发,顺着上塘河南下,来到大运河畔的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个曾经由“杭丝联”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工业建筑遗产,藏着无数过去丝联工人的劳动回忆。“过去工厂每个人都争上游,向前进。部门之间有序配合,研发部门钻研有道,制造工人技艺精湛。可以说杭丝联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许恒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道。
“蜂窝状的红色砖瓦墙里,一排排厚重的砂轮机、老式缫丝机、巨型排风扇安静地被放置在厂房里,纵横交错的管道间,‘劳动最光荣’的红色横幅微微透着光,仿佛能看到上世纪50年代杭丝联车间工人的辛勤劳作模样。”团队成员吕文波这样说。
团队探访“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
诚致敬
“要想知道更多浙麻厂的故事,还是得去荣华里。”在京杭大运河缓缓流淌的拱墅区里,藏着这样一个老小区,幢幢历经风雨的浙麻职工宿舍里,仍住着曾经浙江麻纺织厂的退休工人。走进荣华里小区,可以看到中心广场特别建设了一条名为“浙麻印象”的文化走廊,廊间设计了一排镂空花窗的围墙隐雕碑牌,11块木质浮雕上展示了过去浙麻的优秀劳动模范。在广场中央,一位位两鬓斑白的浙麻退休工人为我们诉说着过去催人奋进的浙麻记忆。“浙麻的经济效益好,工人们干劲十足,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我在拱宸中学上学的时候,礼拜天我母亲在麻纺厂加班不回来,父亲是汽车修理工也很忙。那我们平时挑水是自己挑,打开水是自己去打,我带着弟弟一天三顿去食堂吃饭。”分享完自己的故事,浙麻老职工钟建平对当代年轻人做寄语,“年轻人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创新精神。”
团队探访浙麻文化主题广场与文化陈列馆
激宣扬
“你一言我一句,唱响杭州都锦生的织锦奇迹!”在热闹的武林街市里,藏着一座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在这座经历百年风雨,初心不改仍开拓创新的丝织厂里,都锦生技术工人为我们展示新式织锦的制作,讲解员为我们讲述都锦生的生平故事。回顾都锦生织锦发展的一路风雨坎坷,也是在回顾一代织锦传奇。代代织锦人,传承都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敢开拓精神,创造新时代的东方艺术之花。“为都锦生而创造,为都锦生而奋斗,一代代人都是这样做的。”都锦生老工人罗工如是说。
周总理曾说“都锦生织锦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团队成员们纷纷穿上红马甲,为来此处的游客、青少年们讲述这张杭州百年名片的故事。
团队探访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奋楫争先开新局,笃行实干当先锋。在这一趟寻觅杭州劳动工人红色精神力量的短途中,半岛平台“青马寻工”团队成员们将工人们口述的“劳动史卷”记录成集,汇成新时代工人的“劳动长卷”。记录老职工访谈提纲103份,向杭州市民发放、回收问卷471份,拍摄纪实短片6段,主题短剧1部,调研报告1份。将劳动者的奋斗历史转化为“劳动画卷”,为未来我国“工业蓝图”的绘制提供精神动力。
新闻来源网址:
http://wap.cztv.com/articles/index.html?pubId=2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