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的总要求。半岛平台的科研工作者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地方、企业复工生产。
研发“绿码”系统 助力大数据疫情研判
为有效应对企业复工带来的人员高峰,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浙江省依托大数据,在疫情阻击战中利用“大数据+网格化”方法研判疫情。杭州市余杭区率先推出“余杭绿码”系统,完善企业社区高效联动机制,努力让非重点人群便利通行。这一创新举措也亮相央视新闻联播。
央视报道
在这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有着半岛平台教师团队的身影。在余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半岛平台信息学院智能系主任、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汉杰在面对疫情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响应政府需求,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攻关项目组,48小时内研发上线余杭绿码系统。为了确保系统上线后的稳定性,项目组即刻展开了版本迭代更新测试,随后又在两个小区展开大测试。内测完成后于2月5日当晚上线,上线后研发团队根据市民使用反馈第一时间修复漏洞和错误,保障系统全天全时段稳定运行。
2月7日晚起,余杭全区推广使用“余杭绿码”,实现了“一码替证”、“扫码出行”,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绿码”在手,安全出行。“余杭绿码”推行之后,其模式与经验在浙江全省迅速推广应用。2月11日,支付宝端上线了杭州健康码。
研发团队
为更好地实现杭州市钱塘新区企业有序复工,在钱塘新区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马汉杰项目团队因地制宜,2天内研发上线专为企业复工服务的“钱塘通行码”,为钱塘新区企业分批有序复工做好了充分准备。截止2020年2月18日,“钱塘通行码”后台收到注册用户22000多个,发放卡口管理员客户端8800多个,累计为新区1003家企业提供服务。新区企业通过“钱塘通行码”线上申请复工,利用“非接触式途径”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传染风险,为企业复工提供了便利。各企业员工也可通过手中的“绿码”安全通行。
提供智力支持 帮助地方科技攻关
半岛平台新昌、瓯海、三门等地方研究院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地方企业复工生产。
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积极参加新昌科技局组织的企业复工技术服务专家团,打造“爱心科技人”平台。与新昌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对接,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网上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钉钉、微信等视频连线,开展线上咨询答疑,提供技术保障服务,解决企业关于转杯纺纱机等技术难题。
瓯海时尚智造研究院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科技抗疫。一方面全力配合温州市科技局,通过“制里邦”关注企业技术问题,和企业进行线上沟通,帮助时尚智造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组织生科院党员教师王毅刚教授团队积极申报温州新冠病毒防治应急科技专项项目“2019-nCoV特异性IgG和IgM的高灵敏时间分辨POCT检测试剂的研制及应用”。同时,通过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好设计”平台针对突发公共事件推进相关行业创新创业,建立相应产业大数据平台,将温州作为试点总结经验,提交上级部门进行推广。
三门研究院搭建平台,畅通防护服企业沟通渠道。三门县冲锋衣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是中国最大的冲锋衣生产基地。为响应国家号召,企业主动转产防护服。面对当前防护服面料供需信息并不畅通,供需难以对接的困难,研究院院长黄玉冰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三门转产防护服企业对接温州服装商会面料生产企业提供平台,及时解决企业面料供应问题。
发挥科研优势 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为了解决我省企业在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过程中,个人防护口罩缺口巨大的难题,省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医疗用品骨干企业全力生产口罩,同时号召有条件的企业改造生产线加入到抢工生产的行列中来。
半岛平台“浙江省产业用纺织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参与到了省“企业复工复产技术咨询专家组”,开展科研咨询和服务工作。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原以生产纺织家纺、丝绸、服装为主的部分企业开始生产口罩。但首批审核、确定的增补进来的十余家企业,对口罩生产所需的熔喷非织造材料、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驻极体静电功能、防水透气功能、相关标准等不了解,采购的非织造材料来源不一,生产口罩面临着各种技术难题。
实验室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增补进来的万事利集团等多家企业展开紧密协作,为企业提供了专用原料采购和设备采购渠道、生产线改造等信息,从原料性能检测、过滤隔离机理、裁切缝制工艺、产品品质管控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我省完成应急物资的生产任务积极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