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上下联动,各条战线紧密配合,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宣传媒体,我们一直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此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默默无闻,平时不太为人关注,却为教学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的群体——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借此,也希望广大师生员工更多地关注、关心和服务于我校的教学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经验丰富,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加入到教学督导团队中来,共同推动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本学期的第8-12周是我校的期中教学检查周。每学期这个时候,校园里总是活跃着一批本科教学督导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认真的态度进行检查,怀着坦诚之心与学院(部)进行交流,共谋提高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方法。
期中教学检查只是督导们的日常督导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听课评课,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毕业论文等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督导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校从1998年开始实行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每两年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热心教学改革,责任心强,办事公正的教师担任督导,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近年来,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紧紧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项目要求,以日常督导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地发挥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04年,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组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听课是督导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通过组织听课,教学督导组能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不足之处,以宣传和推广优良教风、学风,帮助和指导教学上尚有差距的教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使听课更为客观有效,校本科教学督导组按督导的专业方向,将20余位校本科教学督导分为理工组、艺工组、大文组几大类,并根据不同学科设计了不同的听课记录表。记录表突出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使听课者的评价更贴切,更准确,也更具有操作性。另外,校本科教学督导组还专门设计了课堂教学调查表,以更详细地了解、记录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驾驭能力和教学准备情况。
在听课中,督导们及时总结任课教师的亮点和特色,发现问题就立即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督导们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和帮助,耐心细致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从课堂教学到作业批改,从时间安排到课件制作,从与学生交流到各种教学活动,无不尽心尽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材纺学院退休教师沈干每次听课都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教室,仔细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到课时间。针对学生迟到现象,他总是与任课教师、学生悉心交流,希望全班同学都能准时来到教室上课。听课本来可以只听一节课,但是沈干往往一听就是两节课。在课间他不仅与任课教师交流,还与学生交流,并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很得益,收获很多。而且沈干听课并不是听一堂课的问题,不只是就课评课,而是和任课老师建立了密切联系和良好的感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有的任课老师甚至主动邀约沈干去听课,不再把听课看作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有次听课,沈干发现教室的教学环境很差,地面、课桌垃圾过多,他马上亲自动手清扫垃圾。看到头发渐白的沈老师弯腰收拾垃圾,同学们深受感动,也纷纷加入清扫行列。沈干还就这一问题和有关学院、校本科教学督导组进行了沟通,在此后的听课中,沈干发现这一教室的教学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韩振亮教授是一位资深督导,已在督导这一岗位上工作了11年。他一向怀着一颗关爱之心去听课,真心诚意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韩振亮认为听课不仅仅是督促指导,还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个被听课的教师讲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听课应该是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督促指导,督促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向任课教师学习,这样就不会给他们造成压力。有时韩振亮几天连续工作下来已经很累,但他还是坚持去听课,有次甚至因为听课连校车都赶不上。
卢敦诒、魏俊民等很多督导都住在市区,有时他们仅仅为了听一堂课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班车赶到下沙校区,完全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一份强烈责任感,对教学工作的一种热爱。
开展专题调研,推进教学质量工程
为推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几届来开展了广泛的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的主题有课堂教学质量调研、青年教师导师制执行情况调研、学风建设调研、公选课调研、实践教学调研、双语教学调研、多媒体教学调研、期末考试情况调研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学期,校本科教学督导组通过有针对性地听课,对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检查和调研。
听课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评价在前、后两部分的教师,涉及16个学院(部)的教师400多人次,课程近400门,共计416节次。通过对300多份有效调查表的统计,督导组分析了课堂教学效果与学风状况及任课教师的职称、年龄等之间的关联情况,初步归纳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同时,督导组针对课堂教学学生听课率不高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被调查对象包括东西两个校区的一些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观摩、访谈、咨询等方法,初步得出学生听课率降低的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的因素,同时还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效果和质量等因素。根据以上原因,督导组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督导组还针对近三年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项调研涉及15个学院(部),调研对象为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期间进校的教师(共204人)。调查内容包括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参加评议、听课及被听课情况,以及进校第一学年的教学工作量等情况。在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督导组对学校及各学院(部)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情况作出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并就更好地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部)改进这项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除了在校内开展专题调研,督导组还走出校园,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调研取经,吸收对方的督导工作经验,促进我校督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检查毕业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我校近年来狠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校督导组参与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准备、选题、开题、过程管理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等,进行全过程的同步督导。各学院督导组则参与过程管理,在选题、指导、学生论文工作展开、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及省教育厅论文检查工作准备等各阶段进行质量监控,严格要求,及时提出不足与整改建议,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在上学期,各学院对09届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管理、学生论文撰写的要求、学生毕业答辩的组织等都实行了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校督导组也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检查力度,对09届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全面质量监控,分别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初期、中期和最后阶段作了三次抽查。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督导组查看了12个学院的40余个专业数百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资料。检查重点依各个阶段有所不同,总体涉及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论文整体质量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导组及时向所在学院、系(所)负责人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院采取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
平时校督导组内也经常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工作交流,期末则作专项工作总结。督导组还赴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的有关学院就毕业设计(论文)监控工作作专题调研,走访他们的系主任、教学秘书和专业教师,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察看毕业设计成果和资料。
过程检查对确保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迅速扭转2005年省教育厅对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成绩不理想的不利局面,2008年,我校两个被检专业获得本专业小组第一,今年所检专业也已进入了前三名。
培养青年教师,托起理工未来希望
青年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尽快帮助他们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是提高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关健,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力所在。在采访中,沈干、韩振亮、卢敦诒、魏俊民等一批督导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他们也建议学校相关部门联合能制定出青年教师发展规划类的文件,以全面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督导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教师,沈干、韩振亮、卢敦诒、魏俊民等校督导每学期都参与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议,与学院评议组一起,通过对每位评议对象的听课,并对教案、教学日历、备课、讲授、实验、作业、考核等各教学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同时参加期末的各学院评议总结会,对被评议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作出客观的评议,有针对性地给青年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监督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校督导以学校常规的青年教师评议工作为契机,以点带面,对青年教师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尽快适应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评判工作,校督导配合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作为大赛评委全程参与,如搞好赛前的辅导、赛后的点评和总结工作等。
除了在督导工作中指导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校督导对青年教师的帮助也是不遗余力。沈干创建了一个纺织品设计工作室,他的学生和有关的青年教师都集中在此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心诚待人底气足,宽厚待人心从容,热情待人友情重,平易待人事业丰”是沈干的人生格言,“向前看,事业有成天地宽;向钱看,人际难旺机遇短”是沈干对技术工作者的要求,沈干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正是贯彻了这两条准则。凡是跟纺织面料有关的青年教师,沈干都主动送他们宝贵的专业资料。他希望服装和艺设学院的青年教师能将艺术和工程紧密结合,并根据专业特点去听听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管理、销售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沈干还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安排他们考察学习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和杭州的都锦生,并安排他们到绍兴等地的丝绸企业实习。
在沈干的带领下,工作室的王雪琴老师、鲁佳亮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其中王雪琴的设计作品获得了2005中国纺织面料暨花样设计大赛创意面料组金奖和2006IFFTI国际会议及设计大赛全场大奖。鲁佳亮是沈干的得意门生,曾获得高校纺织工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谈起自己的青年教师导师沈老师,她有无尽的感激。她说,沈干为她制订的培养计划并不只是纸上写写而已,一旦计划制订,就必定执行。鲁佳亮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沈干全程参与听课,给了她很多受益一生的建议。
韩振亮在学校教学工作和社会兼职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坚持培养青年教师,常常挤出时间给予青年教师指导。他平时很注意在思想上引导青年教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教导青年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学工作指导上,从怎么写教案到怎么进行课堂管理,再到如何运用讲课艺术,韩振亮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他还经常在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只要是青年教师找他交流问题,不管是工作的还是生活的,他总是会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帮助青年教师。
卢敦诒认为青年教师对提升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他很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三心(即事业心、责任心、爱国心)教育,认为只有具备了三心,才能真正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他谈到青年教师不是光靠一名老教师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团队中加以培养。培养青年教师也是个系统工程,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刚进校的岗前培训只是基础性的工作,作为学校,需要有完善的培养制度和良好的政策,要多关心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困难,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
魏俊民建议要爱护青年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培养青年教师有一个过程,用速成法行不通。他经常跟青年教师坦诚交流,敦促青年教师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要与学生建立起共同语言。
听课评课、专题调研、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督导的工作忙碌而繁琐,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我校教学督导组所做的一切工作背后,理工的青年教师和广大学子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工作中,督导们坚持“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在“导”字上下功夫,不仅督教、督管,也督学,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了我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