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新生班级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和助人技巧,全面发挥心理委员“宣传员”、“气象员”的有效作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11月初启动了2009级新生心理委员培训工作。同时参加培训的还有校心理健康协会和各学院心理健康协会选送的朋辈辅导员,共230多名学生。目前,四次培训课程已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从设计理念到实践环节的安排都做了全新调整,不但注重心理委员理论知识的培训,更强调合作、交流、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四门课”,精心安排讲座内容
法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裴学进主讲的《心理委员工作职能解读》、新华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陶明主讲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方婷主讲的《班级团体辅导的技巧》和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理学院副教授骆宏主讲的《个体沟通、同伴支持的技巧》,这四次讲座内容精彩纷呈,知识层层递进,专家们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在心理学世界尽情遨游。
通过讲座,不仅使班级心理委员对自身工作职责、注意事项、工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团体辅导开展班级活动等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还掌握了自身在同伴支持和个体沟通等助人自助方面的技巧。
完成“三个一”,巧妙安排实践环节
为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次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注重实践应用为考核标准,增设了实践作业环节“三个一”,即“开展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开展一次寝室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填写一张心理班情分析表”。 要求心理委员在学习完团体辅导和同伴支持技巧等相关课程后,带领本班同学开展一次班级心理主题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新生班级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人际互动;要求心理委员在四次培训结束后对班里的所有寝室长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宣传心理咨询信息与心理健康活动;要求心理委员设计制作一份心理班情分析表,通过完成表格达到对班级同学的关心与了解。以实战演练的形式进行培训考核,使心理委员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真正发挥作用。
助人者自助,细致凸显培训理念
和谐、互动、合作、交流是本次培训的主旋律。培训过程中使用的《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更新改版为活页装订,方便学习、工作资料的随时增删,内容设计上增加了听课笔记、工作联系单、班情分析表、个人成长记录等参与环节,突出分享、互动的理念;培训课堂努力营造参与、互动、交流的和谐氛围,现场提问、小组讨论、实例演练等形式活跃了培训气氛,增强了心理委员参与的积极性;实践活动中更是鼓励心理委员跨班级跨学院合作,共同成长,合作分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配备“朋辈辅导团”帮助指导开展班级辅导团体活动,让新老成员互助合作,全力营造和谐、合作、交流的氛围。
目前,在心理委员的组织带领下,各个班级的团体辅导活动和寝室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既营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又促进了心理委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骆宏讲授同伴支持技巧
培训课堂上的分享
陶明讲解大学生心理问题识别
我的课堂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