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教学团队始建于2002年。几年来,团队在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近年的建设与发展,团队形成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教书育人,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教学改革为牵动,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实验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并凭借着谦虚谨慎、踏实肯干的作风成为理学院教学的后起之秀。
抓队伍,德教双馨
物理系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2人,其中博士占60%(19人),正高6人。共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被聘为浙江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以及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另有“钱江人才”资助计划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团队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视为发展的基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学科建设方向、专业建设要求引进和培养人才。团队同时把培养年轻的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教研相长的学术梯队。
团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研究和思考高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团队还充分发挥科研促教学的作用,采取教研有机结合、学术水平的提高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加大科研成果服务教学的力度,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学术讲座,在教师中评选“科研促教学能手”等进一步强化科研促教学的意识。
团队一直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两年来,先后引进十余位青年教师,并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了指导教师,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都能尽快地成长。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首先应该通过“教学关”,所以新来的每位青年教师都承担了教学任务。由于他们都是第一次承担有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许多物理专业课还是团队首次开设,因此他们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熟悉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可谓是认真备课,严谨授课。在这样的氛围下,青年教师们取得了一些成绩:2006年沈静琴老师获得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和青年教师教案比赛一等奖,2007年钱惠琴老师获得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二名。
团队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主持在研的教改项目主要有: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校系列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校重点教改项目2项、校招标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一般项目3项。
团队还树立了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团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进得来、 留得住、用得好。目前,团队教师队伍稳定,教风优良,学术过硬,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崇德砺志、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
兴教育,无私奉献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自我教育,所谓“行有止而路无尽”,智慧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团队教师始终秉承这一原则,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默默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有爱心的人。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物理系教学团队强调每位教师都要树立起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团队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是引导、是关怀。
在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中,团队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专业培养计划。在制订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过程中,结合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多次讨论、修改,对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作了更加合理的安排。团队安排高水平、高职称的老师担任优秀生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和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2007年12月团队组队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物理实验技能竞赛,经过师生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努力,获得2个二等奖。
团队平时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老师们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有些班主任还主动帮助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等。针对专业特点,团队教师多次组织学生暑期到北京中科院物理所、北京邮电学院等单位参观调研;带领学生参观走访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学校及市场。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团队在对浙江省光电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搜集相关企业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尽心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考研动员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物理系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目前就业与考研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两届毕业生已经有5人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勇创新,奇葩绽放
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唐为华教授的组织下,团队对学科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确定纳米光电信息材料物理和应用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努力将物理系办成一个以该学科为主导方向的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以应用技术为导向的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在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团队以建设特色学科、学位点建设作为总体发展目标,围绕能源、环境和通信三个重要方面培养学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建设示范性的应用物理学科的专业实验室和高起点的研究实验室,开展创新科学研究和开发实用新技术,力争成为在浙江省内有显著特色的应用物理学专业,部分研究方向在国内外领先的物理学科,并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专业结构整齐、重点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教学水平高,培养人才能力强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按照这一规划,团队近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使团队的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团队现有光电材料与器件、晶体光学、工程力学等5个学科研究所。
科研工作方面,仅2007年一年团队成员就主持或在研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此外还有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国家建设部课题1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达250多万元;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发表科研论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34篇、EI收录3篇,还发表特级论文10篇。
与此同时,唐为华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施思齐老师获得钱江人才计划资助,董文钧老师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物理学科入选校科研创新团队,并于2006年获得了副教授评审权。罗绍凯教授继2006年度名列高被引作者物理学科全国个人第二位之后,据国家科技统计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指引数》最新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他再次进入科技论文的高被引作者群行列,名列2007年度高被引作者物理学科全国个人第二位,并同时名列2007年度高被引作者力学学科全国个人第七位。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唐为华教授的3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李超荣研究员的4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及施思齐、董文钧两位学术带头人的210万元建设经费都已到位。同时学科实验室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唐为华教授主持的“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中心”已初具规模。李超荣研究员主持的“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已完成了设备的招标工作,部分设备已经到位。
此外,近几年团队还先后承办了“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大会暨国际衍射数据中心( ICDD )研讨会”和“中国分析力学发展研讨会暨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等多个会议,扩大了团队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物理系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培养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紧紧围绕校、院“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中心工作和团队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增强团队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力争使团队在优势学科、新兴学科、特色学科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展望未来,胸怀广阔,团结、创新、务实求真的物理系教学团队将以锐意创新的科研理念、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不断创造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