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台上扑面而来的流行时尚,大幕前旋转摇曳的花团锦簇;幼儿园里孩子的灵动和美丽,赛场上体育健儿的敏捷和超越;军事迷彩服的隐身功能,医用防护服的阻隔功效:是谁赋予纺织品千般风姿、万种色彩?是谁赋予纺织品特种功能、神奇效应?谁是绘彩的画家?谁是持练的舞者?这就是千千万万献身染整的工作者!我校材料与纺织学院染整学科教师团队就是其中的排头兵。
这支团队在邵建中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用理念凝聚队伍,用心血铸造丰碑,十年如一日,在染整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着理想,收获着成功,为染整学科的建设和成长、为浙江乃至全国染整业的发展和进步谱写了美丽的篇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承创新担重任 教研结合育人才
建设一流学科,服务浙江经济。中国是全球纺织制造业的中心,浙江是全国第一染整大省,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染整制造业基地。染整是纺织品实现新颖化、高档化、功能化、提高附加值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加工环节。浙江省集群发展、规模巨大的染整业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染整过程也对浙江省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得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深深植根于浙江纺织染整产业这片沃土中的我校染整学科,传承了历史的荣光,背负着时代的期望,责无旁贷地为浙江经济建设服务,为浙江染整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本着这样的理念,团队始终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以服务浙江经济为己任,将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浙江染整产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科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William van Humboldt)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使得当时的德国高校超越牛津、剑桥,占领世界学术高地,独领风骚半个世纪。如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已经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不二法门,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染整专业是以多种学科知识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类专业,既有源远流长的传统特点,又被不断赋予与时代相联系的新内涵。在专业建设中,传承和创新是永远的主题;在人才培养上,理论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两翼。因此,确立“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推行“把科学实践活动全面渗透到本科教学中去”的科学育人方法,是染整学科团队始终坚持的专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
和谐团结求发展 求真务实创特色
传承悠久历史,构筑宽厚基础。染整工程专业是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学术积淀深厚,发展底蕴坚实。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人类生态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我国染整业的发展既具有良好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更加关注以科技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必须更加关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生死攸关的生态和环保问题,因此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这有力地推动了染整学科的建设和染整专业的改革发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该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已形成跨学科、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染整专业方向由原来单一的染整工程拓展形成了染整化学品、染整工程和染整污染控制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大染整工程,其整体实力和水平位于国内同类专业的前列。
注重队伍建设,谋求科学发展。在学科建设中,队伍建设是关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培养,团队已拥有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具有相当实力和水平的学科队伍。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高工、高级实验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人员1人,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校学术拔尖人才2人,校骨干教师9人,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浙江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
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优秀带头人的领航。该团队的带头人邵建中教授,是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博士,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博士后,浙江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优秀教师。1998年学成回国后,以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全身心投入染整学科和染整专业的建设;以她可贵的人格魅力、坚韧的学术精神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团队。邵建中在团队中崇尚严谨的学术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原则,并强调兼蓄并收的包容精神,追求竞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使团队内形成了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团队中老一代的成员,有着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他们胸襟宽广、甘为人梯,为其他成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维护团队的团结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年成员是团队的中坚,他们年富力强,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甘于寂寞、任劳任怨,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年轻成员是团队的未来,他们学术基础扎实,有培养潜力,但需要实践的锤炼。老队员们对他们热切期待,加倍呵护,因才培养,发挥特长,团队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年轻教师培养方法。除了为年轻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开展有效的传帮带以外,为促使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尽快融入团队,将自身的学术专长与染整学科的优势相结合,尽早挑起大梁,以保障团队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该团队要求年轻教师听课补充染整专业知识,下厂增加染整实践经验,积极申报课题提高学术水平。经过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一批年轻教师正在迅速地融入队伍,茁壮成长,其中的佼佼者已经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团队的学术中坚。
除了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多年来非常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孕育和发展,目前拥有一批由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著名院校及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水平专业人士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人数保持在10名左右。团队与他们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为本专业的发展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增加宝贵的师资力量并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坚持求真务实,蓄势厚积薄发。团队成员崇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十年如一日,坚持理想,甘于寂寞,在染整科技的领域里上下求索,在染整教育的园地中诲人不倦,依靠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厚积薄发,成就斐然。
我校染整专业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变迁经历了许多风雨。在高等教育急速发展时期,高校规模扩大,新兴学科数量激增,时髦专业如雨后春笋。这一形势对以传统产业为背景的染整工程专业而言,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压力。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是靠做一些表面文章改头换面,还是通过扩展内涵、提高水平来展现新的面貌,赢得发展机遇呢?经过审时度势的思考和认真反复的论辩,全体团队成员相信:专业的发展一靠产业背景,二靠自身内涵,只要认清形势,看准方向,坚定不移地朝既定目标前进,就一定会跟上历史的步伐,稳稳当当地发展自己,实实在在地贡献社会,使染整专业像其他很多优势专业一样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在丝绸工学院时期的染化系,在浙江工程学院时期的纤维分院,还是半岛平台时期的材纺学院,团队心无旁骛、坚定执著地狠抓专业内涵的发展,摈弃哗众取宠的“弄巧”,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工作,将一个内涵狭窄的丝绸染整专业逐步发展成涵盖全部纺织品的大染整专业,并继而扩展成包括染整技术、染整化学品和染整污染控制三个方向在内的综合性染整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将染整学科从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二级学科建设发展成浙江省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求真务实也是团队在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在这一准则指导下,团队成员摒弃杂念,潜心学问,厚积薄发,通过长期的探索,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获取深厚的学术积淀,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后劲。团队于2007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丝素反应特性调控原理的蚕丝高色牢度染色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是团队几乎所有成员从上世纪末以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浙江省科技攻关以及与企业合作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历时八年,才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也是我国丝绸染整行业有史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于2005年获得的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是团队全体成员积极推行“把科学实践活动全面渗透到本科教学中去”的科学育人方法,通过反复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的结晶。
辛勤耕耘结硕果 锐意进取谱华章
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我校染整工程专业创立于1965年,2003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09年通过国家特色专业评审;1989年建立染整工程硕士点,200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1996年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4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2003-2006年,团队建成“轻化工程实验实习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2008-2009年,正在建设“绿色染整技术及染整污染控制”浙江省省属高校实验室;2009-2010年,正在建设“纺织化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2009年,“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获得批准。
此外,该团队从2002年开始,还为主筹建了“半岛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并作为纺织工程一级学科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申报和成功建设了“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整个一级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近年来,团队共承担和完成教改项目16项,其中教育部项目1项,省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获2005年度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以来,染整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中屡屡获奖,共获得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2项,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获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资助6项,奖项数量和档次均在学校名列前茅。尤其可喜的是,2008年该专业本科生共有4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资助(全校共23项),其中“天然植物甲醛消除剂研制及其在纺织品上应用”与“相变材料纳米胶囊在医用非织造布上的开发应用”两个项目得到评委会高度评价,获得了全校唯一的两个1.2万元经费支持,突破了“新苗人才计划”资助8000元的最高额度,充分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毕业生近五年一次就业率平均99.66%,供不应求,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推进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富有蓬勃朝气和锐意创新的学术队伍,在生态染整技术及染整污染控制、功能性染整技术及新纤维染整技术、生态染整化学品及绿色合成以及现代染整理论等4个研究方向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五年来,团队共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经贸委和发改委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重点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60余篇;申报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以上10项。
高水平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工业界的目光。2005年以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慕名而来,与团队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如与纺织业知名跨国企业香港溢达集团共建了“生态染整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羊毛创新公司共建了“中澳羊毛创新中心”、与国际日化用品巨头美国宝洁公司共建了“纺织品保护研究中心”;国内纺织染整行业的一大批著名企业,如染整化学品行业的龙头“传化”和“龙盛”、杭州丝绸业的巨头“万事利”和“喜得宝”,绍兴染整业的元老“亚太”和“二印”、羊毛重镇嘉兴地区的新秀“雀屏”和“厚源”、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的“浪莎”和“日信”,都与染整团队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或共建了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和合作关系,形成了团队与企业界之间强有力的连接纽带,成为团队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坚实平台。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经过十年磨砺,染整团队已渐成熟,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染整科技领域最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学术团队之一。然而,发展的路还很长,摆在团队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几年,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走“团结和谐,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道路,为染整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为浙江乃至全国染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