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文传学院中文系全体教师就是这样一类师者,教师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安身立命之所在。而“和谐、阳光、敬业、厚爱”则是中文系教师团队的特点。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文艺学等方向。中文系教师团队共有17名教师,整个团队专业基础扎实,起点高,是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团结高效的教师团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中文系教师团队又是年轻、阳光、和谐的团队,年轻教师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他们真诚待人,亲如一家。
耐住寂寞潜心科学研究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既是深化教学的必须,也是自我学识提升的手段。文传学院建院时间不长,中文系教师大部分又是年轻教师,由于每学期都有新课开设,个别老师周课时达到27个,再加上教师们多新成立家庭,孩子小,家务繁重,但是大家都自觉承担了大量课程,经受着教学生活双重压力的考验,并且在科研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较好地处理了淡泊名利与积极进取的关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文系教师在当今追求高效率、急功近利、学术浮躁风甚行的社会,以清心寡欲之姿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和课题。中文系教师人人都有课题,已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2009年施懿超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主持1项,陈改玲参与1项。另外团队还获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14项(在研9项),省社联项目7项(在研3项),教育厅项目7项(在研3项),横向课题2项,校教改课题6项,课程建设8项,校精品课程2项。中文系目前共计在研课题20多项,人均1.5项。更令人欣慰的是,中文系科研项目质量、总数及人均数每年都有提高。
中文系还强调要以科研促进教学,把专业训练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于课堂教学中。中文系教师通过举办教师座谈会、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形成了共同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和谐育人、育全人”的观念。
艺术教育渗透于文学教育
“文艺”——人们常常把文学与艺术放在一起,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在教书育人中注重把艺术教育融汇在文学教育中。所有文学类的课程都非常注重诗歌诵读,无论是集体诵读,还是个人诵读,老师都会对学生的诵读技巧进行点评和训练。陈改玲要求学生在诵读上注意诗歌内容与节奏的关系,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语调变化。她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音形象,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声音形象。学生们也常常把他们的诗歌创作通过Email发给她,请她指教。对于学生的习作或读书笔记等,无论陈改玲多么忙碌,都能及时批改,并把看法告诉学生。得益于对学生的了解,在分析诗歌时,她会请这些学生谈对某首诗的理解,以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这种训练便于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古典文学的老师,不仅重视诵读,在上好基础课程古代文学外,还开设了各个朝代的诗文研读课程。其中施懿超对学生背诵诗文非常严格,她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到办公室背给她听。
除诗文诵读外,中文系教学还非常重视话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的训练。赵敏、顾克勇在古代文学课堂上,让学生把《孔雀东南飞》等作品改为话剧进行表演;张建宏主讲《中国现代文学》时让学生把鲁迅的《过客》等作品改编为话剧;陈改玲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排演《雷雨》、《茶馆》、《沙家浜》选段等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寓教于乐的艺术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而且使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形成特长,还使学生拥有自信,敢于自我展示。学院的传统文化节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诗歌诵读和情境剧是其主要亮点。这都得益于课堂上的最初培养。
人生观教育贯穿于课堂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也是对生活的想象。典型人物所遇到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哲学问题也都是每一个现实中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青年学生都处在形成自我的特殊时期,人生观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尤为重要。
文传学院一08届毕业生,她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她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去尝试,结果,不知该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后来蔡堂根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人生选择为例告诉她该如何寻找合适自己发展的道路,她听后很受启发,最后选择出国学考古。她在论文答辩的致谢中称,正是蔡老师的一席话让她坚定了做学者的决心。
中文系开设的选修课往往兼顾学科前沿研究和社会热点话题。张建宏、陈改玲等文学老师在课堂上常以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谈对人物的看法,并结合文本语境,从个体、时代、社会原因等多方面分析人物。这样的讲课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长江的文化类课程也受到全校学生的热捧,因为他的研究深入触及消费时代年轻人的精神迷失,以及心灵困惑问题。高长江的公选课只要一挂出,马上就会被选满。针对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婚姻观、情感观、幸福观偏离,高长江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学生寻找伴侣或者朋友的目的到底是出于金钱利益还是真实情感?对此他用幸福与快乐的不同涵义为比喻告诉学生精神价值的重要性:很多人误把快乐当成了幸福。“今天你口袋里有100块钱,你觉得很开心很快乐,可是钱总会用完的。当你口袋里揣着一个人的情谊时,你会觉得很幸福。因为它是永恒存在的。”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能力培养
语言类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中文系课程中理论深奥、枯燥难懂的冷门课程,毕业进校才两年的马春燕给新生开设《现代汉语》专业课,却深受学生欢迎,09年她还被评为校教坛新秀。这其中的奥秘主要在于马春燕考虑到浙江省是一个方言大省,学生的方音语调非常明显的特点,她让学生从收集自己家乡话的语音语调特点入手激发大家学习方言理论知识的兴趣。
贾芹则在古代汉语课程中结合书中的“微言大义”让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上《论语》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品格方面的警句,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展讨论。课堂外她还坚持带领每届学生到浙江古籍所看一看竖版书、摸一摸线装书。结合我省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的语言文字精神,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对普通话和错别字的使用情况做调查,并组织全校普通话水平大赛。她还把自己申报传统文化绘本读物的课题跟学生交流,学生很感兴趣,有两名学生主动加入到传统文学作品改编的工作中。
在新生入学的学科导论课上,08级一名学生听了贾芹讲的古代汉语导论课后写道:“古代汉语老师所做的导论,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奇妙的文字学。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汉字,隐藏了博大精深的奥秘。那些看似鬼画符的文字,只要一想到是现在某个文字我就充满好奇。渐渐地,满脑子的转专业消失了。”
写作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07年,文传学院成立了特色班级——写作实验班。鲁迅文学奖得主朱晓军,国家一级作家李杭育,国家一级作家、嘉兴市作协主席李森祥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教授等专家为学生小班授课。2008年学院还成功举办了一次写作实验班成果展,展出了学生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35篇。这些学生还没有毕业,但有关单位已纷纷向他们抛出绣球。在朱晓军的介绍下,我校还有19名学生加入了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成为国内最年轻的一批文学研究会会员。这是学院利用社会名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优秀生培养工作的大胆尝试。
作为实验班主力教师的朱晓军,擅长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其2007创作的《天使在作战》获得当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今年又获得“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其2008年创作的最新力作《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荣登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他的报告文学《一家疯狂医院的最后疯狂》(《天使在作战》续篇)则被节选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文学年鉴》。2008年朱晓军还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徐迟报告文学荣誉奖。
不过陈改玲认为,中文系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是仅仅靠写作课就能完成的。在她的影响下中文系其他老师还特别重视学生小论文的写作,教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改读书笔记。
留学生教育凸显办学新亮点
中文系下设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该中心每年承担了学校留学生语言的教学工作。近几年,文传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了新发展,从建院时仅有极少数的德国、土耳其留学生,到现在有每年近百人的留学生队伍,来源也扩大到土耳其、韩国、埃及、美国、新西兰、乌克兰、日本等国。最初学生少,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是一对一辅导性教学,现在每学期至少有三个常规留学生教学班,两个短期汉语培训班,班级规模也日益扩大。
作为对外汉语中心主任的贾芹,每次课表的安排都令她费劲脑汁,既要考虑专业教师的本系学生的课程安排,又要统筹留学生各门课程的特点。为了让来校的留学生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了解中国人的习惯,她还特别关注留学生课堂外的生活情况,经常邀请刚来中国的学生去家里做客谈心,为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并联系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开展联谊活动,组织传播系学生给留学生表演茶艺等,还带领留学生到周边进行文化考察。中心还指导美国短期班留学生参加了学院“华夏韵律”经典诗歌表演晚会,指导留学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辅导学生参与省高校留学生“中华才艺展演”活动。这些活动都深受留学生欢迎。我校1名留学生获得浙江省优秀留学生荣誉。
同时,对外汉语教师主动开展留学生教学管理的理论探索,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升专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2008年成功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学成果展,2009年举办了两次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教师积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别学生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特点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类型的任课教师则根据自己课程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对外汉语教师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精力,给每一位留学生上好课,负好责,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困难。针对中途来学汉语的插班生,中心总是第一时间与专业教师协商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今天4月份学院来了两位美籍插班生,当时初级班已经上了两个月的课程,而且两周后就是五一假期了,需要放假前补上所有的课程。张也频主动承担了补课任务,迅速制订教学计划,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从早到晚为他们补课,一个人兼顾精读课、口语课、汉字课、听力课的全部教学内容,最后她还放弃了五一假期,硬是用短短两周时间帮他们补上了全部的课程,学生非常满意。
中文系教师团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同舟共济科学发展,在理工科院校积极发扬人文学科的传统特点,为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提升软实力,全面、和谐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当然,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距离我校其他专业及兄弟院校中文系还有差距,师资建设还不够合理,硕士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需要加强,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团队将继续团结奋进创新高,全体教师正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