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一个具有蓬勃朝气的年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在我校诞生了。学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理工科院校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传播先进文化、服务校内外文化事业、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回首成立之初,学院党政班子是由学校、省社会科学院和浙报集团三方组成的,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发展至今,学院有教师2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12名,硕士学位13名,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多元化的教师团队。而“扬中华文化之长,取世界文化之优;传先进文化之声,创文化经济之新;走学用结合之路,育厚德实干之才”是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理念。年轻的文传学院从无到有历经了六年的风雨建设历程,实现了健康、良性、持续的发展。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各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文传学院现有中文系、传播系、文化产业管理系(筹)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中心。学院一直把学科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在学校“扬优、支重、扶新、改旧”的学科建设方针指导下,大力加强学院的硕士点建设工作。
学院多方为教师们搭建科研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参与等方式,使教师能尽快融入浙江火热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同时,学院积极拓展科研立项渠道,通过整合队伍,形成优势,努力提升纵向科研课题的层次和水平。已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3项,2009年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主持1项,参与1项;省社科规划办项目17项(在研12项),省社联项目8项(在研4项),教育厅项目7项(在研3项),横向课题6项,校教改课题20项。学院共计在研课题30余项,平均每人1项,每位教师包括办公室人员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在做好科研项目申报的同时学院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已建设有浙江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婺剧文化研究中心、企业文化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习基地等科研机构。
学院领导及师生都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为学校的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学院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宣传先进文化思想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新闻宣传渠道,在省市级报刊以及学校各类媒体上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原传播系主任金萍是校史量才记者团导师,校宣传部新闻中心顾问,曾多次受宣传部邀请为全校通讯员做新闻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讲座。2007年学院教师通讯员所采写的《为“一个女人的战争”而感动——记朱晓军和他的〈天使在作战〉》获得2006年度浙江省高校校报通讯类好新闻一等奖。学院还培育出不少优秀的学生记者,他们活跃在学校条新闻战线,因工作能力出色广受好评,其中不少学生已进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新闻单位实习或工作。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教师提供最大发展平台
针对学院办学的实际情况,从筹建最初学院就把积极引进人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学院坚持“用好现有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的用人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重用骨干、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中文系是学院的优秀教师团队,所有教师都是博士,整个团队的起点高。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由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组成的教师团队。
学院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提高与学习交流的机会。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为其配备教授作为指导导师,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针对教师们的学科特色和性格特点,搭建平台,向学校输送优秀人才,努力在全院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氛围。学院的教师都是近五年来到学院的,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为了使新进教师早日融入学院,快速发展,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每个教师提供发展平台,让他们参与各项工作,了解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大局观念和意识。2007年学院引进的两名双高人才,均已成为学科建设带头人,并且在本轮换届中成为学院主要领导;2008年引进的1名双高人才,现为学院中文系主任;还有新进校的年轻教师担任系助理和工会委员。
学院自建院以来还一直注重吸引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有实践从业经验的专家学者,给予其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充分调动他们从事科研和创作活动的积极性。这些专家学者中有朱晓军、高长江、李杭育、金萍等。
原在某杂志社工作的朱晓军,其2007创作的《天使在作战》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其2008年创作的最新力作《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登上当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在朱晓军的介绍下,我校还有19名学生加入了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成为了国内最年轻的一批文学研究会会员。2008年朱晓军参与中国作协第二批11人组的作家创作团,参与了抗灾救援工作的创作。
从福建某高校调来的高长江主要研究哲学人类学、文化社会学、宗教人类学,是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享受政府津贴,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办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发表论文上百篇。近三年来又完成学术专著3部,一级论文2篇,其中《天使的和弦——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冲突与对话》已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高长江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而且还能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突破传统哲学课的枯燥理论教学,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决大家身边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他开设的公选课一挂出就被选满。高长江还是文传学子的“心灵导师”,他私下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国家一级作家,我国20世纪后期著名“寻根派”文学代表作家李杭育,不仅策划创作了大量的电视节目,而且也发表了不少影视理论研究成果。其主导策划的《中华文明》、《吴越春秋》、《浙江文化地理》、浙江电视台品牌栏目《大家》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某中央级行业报的深圳记者站从事10多年站长工作的金萍,退休前曾任传播系主任,为该系学生开设新闻传播类实务课程,她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创新学生工作理念,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文传学院牢固树立“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争创特色”的工作理念,扎实做好学生工作。学生党支部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外塑形象,内炼素质,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工作理念,2008年该党支部获得校支部建设创新奖。在学风建设上,主张以科研创新带动专业学习,鼓励考研浓厚学习氛围,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赛。其中高长江指导的两支队伍,一支获得省二等奖,并已进入国家级比赛,这是我校人文学科第一次入围国赛;另一支队伍获得省三等奖。学院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其中的文化节和记者节已经成为传统品牌活动。
本着培养具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实干人才的要求,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聘请国家一级作家、嘉兴市作协主席李森祥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教授,和学院的朱晓军教授、李杭育教授一起作为导师,于2007年开设了特色班级——写作实验班。2008年还成功举办了一次写作实验班成果展,展出了他们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35篇。这是学院利用社会名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优秀生培养工作的大胆尝试,在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学院还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努力使学生与用人单位无缝接轨,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学院结合历年毕业生“双选”会上反馈的需求信息,就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学生质量等各方面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设专业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就业人才基地,由企业向学院提出人才要求,学院针对社会所需,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在理工科院校背景中发展,文传学院努力做到扬长避短,积极在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上有所作为。六年来,学院每位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的同时,都能自加压力,目前该学院已面向全校开出了50多门人文素质课和公选课,并举办“钱江人文论坛”,面向全校开展菜单式的人文系列讲座服务,同时还担任辅导全校学生社团的工作,为我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考试培训中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每学期组织各类考试工作。组织全校汉语水平能力测试培训和全校(含科艺学院)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考试及阅卷工作;精心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因工作细致出色于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测试站;组织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由劳动部颁发中高级职业证书;组织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和考试工作,推进和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言文字水平。
学院同时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继续深化特色品牌活动。举办了首届校园散文大赛并获成功,收到参赛作品近千份,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46项;举办了校园普通话大赛以及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与美中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高校“中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项目策划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学院参赛学生获得优异成绩;还有钱江人文论坛、传统文化节、记者节等已经成为校内品牌活动,受到广泛好评。2008年,传统文化节还被评为校重点扶植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本着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明德求真 传播文化 提升内涵 特色立院”的学习载体,文传学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还不够高,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够合理,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的前瞻性还有待加强。在以后的发展中学院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在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在创新进取中破解难题,走出一条符合学院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在科学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强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在提高办学实力上见到新成效。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思路,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彰显学院特色,创新科研能力,加强人文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开创新局面。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点,以满足学生发展要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材为结合点,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起点上,文传学院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迎接新挑战,开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