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是凸显我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促进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该项工作,通过不断深化“六位一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努力拓宽助学帮困渠道,创新资助工作载体,凸显了助困育人的特色,形成了助困工作的合力,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针对目前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已达3000余名的现状,我校在巩固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千困难生“助困工程”,为广大困难学生送去一份坚定有力的支持,铺就一条充满暖意的成才之路。
一、拓渠道,宽思路,帮解困难学生现实难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资助政策,在帮解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实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仅仅依靠资助政策,还有很多学生的愁云不能完全驱散。为此,在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帮困新举措,逐渐开辟出了以勤工助学为主要特色的帮困助学渠道,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又搭建起了一个让困难学生施展才华、锤炼品质的平台。
目前全校有1000多个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近2000个临时勤工助学岗位,3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了求学理想。在充分发挥校内勤工助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我校不断丰富勤工助学工作内涵,延伸岗位阵地。一方面积极探索校外勤工助学拓展模式,不断突破下沙校区地域特殊的局限性,整合校友及合作企业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更广的勤工俭学机会与社会实践平台。另一方面,我校从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业激情与能力出发,积极探索勤工助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新路。目前,我校借助学校品牌专业的优势和相关资源,成立了勤工助学创业服务中心,并推出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BUD&TREE”(简称B&T)服饰工作室等实体化创业团队,通过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让更多学生体验市场竞争,为就业和创业奠定扎实基础。
二、重教育,正品行,引导困难学生感恩奉献
助困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此,我校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助困工作的附加值,即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待人接物。
此前,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政策性资助看成是一种理所应当,甚至在帮困举措前虚夸条件竭力争取,也有的表现为“等、靠、要”思想滋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校把感恩奉献教育融入助困工作,组织开展了困难生下乡实践、与经济困难地区中小学生结对资助等各种“回馈社会、以困助困”的主题教育和爱心公益活动,推出了“关注成长”系列讲座,网上励志教育影片展播及影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通过从“接受帮助”到“帮助他人”的角色转变,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奉献。
我校还扎实做好在校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将诚信教育纳入到新生始业教育、贷款申请程序、贷款确认等各个环节,通过倡议书、公开课、小测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个人信用的无形资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以诚为本,才能实现“借、用、还”良性循环,才能立足于学校与社会。
三、架心桥,树典型,激励困难学生自强自立
心理解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处于基础和关键位置。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乌云”。为此,我校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始终把情感投入和心理引导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
为了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增强工作针对性,我校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档案体系,把心理状况追踪列入个人档案,同时定期实行心理水平分析机制,安排学生分批参加心理专家开展的专题讲座及咨询等活动。我校还把现有的勤工助学岗位指导老师工作机制与相关学院实施的各类导师制相结合,全面及时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主动开展交流与引导,在沟通中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摆正心态,疏导和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明确人生目标,直面现实困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培养,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广大师生中留下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印象,而且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成为了广大同学在学习、工作中的榜样,他们连年获得各类奖学金,党员比例逐年提高,不少学生还担任了校、院各级主要学生干部。在过去三届“感动理工”十佳自强自立大学生的评选过程中,就涌现了多位这样的贫困学子,他们的自强不息、感人肺腑的事迹很多都成为了激励其他学子刻苦奋进的源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身边榜样的模范感召作用和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校还专门编印了《雨露文集》感动理工自强自立优秀大学生事迹专辑,推出了优秀困难生校友回访讲座活动,让广大同学从中感悟到自信的力量、自强的可贵,自觉担起自己命运主人的责任,在历练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