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6月25日电(记者 张乐)记得有这样一个很唯美的句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耳朵也能闻到花香。"然而当手语志愿者的双手演绎出灵动的语言时,聋哑人也能用耳膜闻到生命的花香。
2009年是半岛平台手语志愿服务社成立的第十年。作为全国第一家手语社团,他们本着"学习手语,推广手语,帮助聋人,服务聋人"的宗旨,十年来共结对帮扶106名残疾人朋友,组织手语培训280次,培训人数达2136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1000多小时。
从当初的社团初建到校级社团,从无名的社团成长为校五星级社团,校十佳社团,直至省十佳社团,半岛平台手语社在浙江高校学生社团圈子中已是小有名气。
一次社会实践,开辟漫漫助残路
1999年6月,半岛平台(当时称浙江工程学院)信息电子学院分团委组织了一支学生队伍于当年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前期的社会调查中,学生们渐渐注意到了聋哑人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当时浙江约有200万残疾人,其中聋哑人有9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2%。
苏丽辉,半岛平台手语社的首任社长、现在学校的一名老师,当年全程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回忆起十年前的种种经历,她的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初我们在社会调查时发现,聋哑人特别容易被忽视,因为肢残者、盲人很容易被辨认,社会上对肢残者和盲人的帮助也更为多一些,如设置盲道和无障碍通道等。但是聋哑人如果不用手比划,基本上看上去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他们也需要帮助,需要了解。"
于是,全国第一家大学生手语社--浙江工程学院大学生手语志愿服务社正式创建,"学一点手语,献一份爱心"呼唤行动暨大学生手语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也正式开始。苏丽辉回忆,那时候省残联和学校都很支持,手语学习就是从省残联送的四本厚厚的手语教学书上开始的。
学完简易的手语后,十名同学开始了"做一天聋人"体验活动。在与十位结对的聋人朋友一起生活的24小时,上菜场买菜,逛商场购物,去医院看病等等都必须"装聋作哑",无处不感到困难。"更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的是:社会上了解手语的人太少,聋哑人要想融入社会很困难,太需要我们大学生去推广手语、传播手语!"
随后,苏丽辉成为手语社的第一任社长。"作为全国首家手语社,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摸索。全社几十个人,也没有具体细分部门,反正谁有空谁做事。"她回忆,当时学业很忙,经常和手语社的活动冲突,但现在想想,当初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手语社成立后不久,便多次被邀请进行手语教学:浙江省农业银行团委要求农行所属各单位职工学习与行业有关的手语,更多地为聋人服务;拱墅交警大队三中队邀请手语社为交警培训手语;其他如大光明眼镜公司、杭州大厦、翠苑派出所、四季青服装集团等十几家单位也纷纷邀请手语社帮助培训员工手语,搞好文明服务……手语的种子开始播撒杭城。
创立品牌活动,打响助残旗号
自1999年手语社成立之后,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助残活动。也因为学习手语相当枯燥困难,曾经也有社员打退堂鼓,但更多的人则与社团共同前行。
2005年第五任社长王菊雅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革管理机制、重组细化部门,并且创立了手语社的品牌活动--"手语爱心汇演"。
2005年5月15日,正值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下,手语社联合在杭13所高校手语社及爱心社团成功主办以"手传心传,心系手语"为主题的在杭高校首届大学生手语爱心汇演,活动引起了包括浙江卫视在内的14家电视广播媒体的关注,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作为王菊雅接班人的第六任社长陈灵灵,在前任社长的基础上继续将手语社的影响力扩大。"在我的任期内,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组织策划的一场'有爱无碍--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陈灵灵说,当时,手语社与杭州三墩的一个聋哑人家庭结了个对子,社员在他们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主要是体会他们的生活,帮助聋哑小朋友辅导功课。这个家庭只有一个是健全人,其余三个都是聋哑人,但他们比常人更乐观。一直到现在,陈灵灵还和那一家人保持着联系。
2006年5月,品牌活动依旧延续--"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第二届手语爱心汇演在省人民大会堂广场举行,活动的第二天《青年时报》就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半岛平台手语社的名气越来越响。
2006年的下半年开始,手语社第七任社长林亚男上任。这位对手语教学要求很高的社长,不断强化社员的手语教学培训,并相继受邀为杭州师范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手语教学与手语表演培训,从而加深了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我记得那时有一个月为了准备手语游园和其他学校教学,我基本上晚上不到10点半不会回宿舍,同班同学只有在上课时能看到我。虽然累,却很充实。"
2005年,手语社被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共青团省委评为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2006年,半岛平台杭州市聋人学校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浙江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
十年爱心沉淀 铺设沟通桥梁
社长的接力棒传到现任社长王茜手上时,分量已经越来越重了。"我们手语社去年在大一新生中就招了450余名社员,加上其他年级的老社员,在校社员已近千名。"说起这些数字,王茜的脸上有着按耐不住的自豪与喜悦。
的确,十年光阴,手语社从当初几十人的院级小社团发展成如今的省级十佳社团,下分表演团、教学部、实践部、办公室、外联部、宣传部、团支部七大部门,分工明细,管理有序。
谈起和聋哑人接触的点点滴滴,王茜不禁想起了那一次与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龄人们共度圣诞夜的情景。"我记得那一次他们(华强的聋哑学生)有个节目是清一色的男生表演搞笑版的《千手观音》,特别精彩。后来我们比赛看图猜词。他们表演得太形象了,以致于我们都忘了计时,比赛到后来成了一场表演。"王茜还记得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07动画班的班长是个眉清目秀的大男孩,他只是聋,没有哑,所以能看懂部分唇语,说出简单的几个词。他说话的声音非常好听,只是很遗憾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听到过。
王茜还去了他们的学校,食堂很特别,每个人自带餐具,吃完后自己洗干净放在餐桌下的抽屉里,但是没有锁。这种高度的信任感和纪律性让健全人都觉得羞愧。
除了聋哑人,手语社的帮扶对象也扩大到智障人士。2009年3月6日,手语社成员赶赴杭州市青苹果康复中心看望智障孩童,为他们做教具。王茜告诉我们:"当时一个社员从早上开始不停地逗一个智障儿童开心,而那个孩子就是不为所动,自顾自地玩玩具。一直到傍晚,这个孩子终于笑了一下。那时候,这个社员--一个一米八高个的小伙子愣了一下,突然把孩子拦进自己怀里,'哗'的一下哭了。"
2009年2月中旬,半岛平台手语社成为了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助残团特聘讲师团,每两周一次赴市团校对社会上的志愿者进行手语教学。
手语社的成长也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为普及这一良好传统,学校计划从下学期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手语公选课,并邀请了有7年聋人学校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学生讲课。中国手语培训(浙江)基地也与学校达成了设立下沙高教园区中国手语推广教学点的意向。
"如果说聋哑人是落入凡间的精灵,那么这些手语志愿者就是守护精灵的信使。上帝让这些精灵们听不到世间的污言秽语,也派你们这些信使去告诉精灵们世间的妙音。" 王茜说,助残十载,手语社的社员们也积累起更多对聋哑人的理解和爱,"我们一定会将这个传统薪火相传下去。"
新闻来源地址: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6/25/content_1691627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