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为适应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校在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工程学院。经过7年的建设和发展,建工学院从建院时的1个本科专业,9名教职工,126名全日制本科生,发展至今已拥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风景园林5个本科专业,77名教职工,近1600名全日制本科生,并形成了集设计、研发、施工、管理于一体的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体系和学科群。
近年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分别通过浙江省教育厅新专业评估,并获得3个优秀1个良好的好成绩;在省教育厅组织的2007年首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抽查中获得了土木工程专业组第一的优秀成绩。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被列为校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学院将招收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建工学院的发展不仅显示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展示了建工师生凝聚力量,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
科学管理 凝聚力量
凝聚力是学院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建工学院从建院之初就将“凝聚力工程”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增强班子内聚力作为学院建设凝聚力工程的首要任务。学院班子成员各司其职,责任明确,既分工又合作,同心协力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同时学院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党组织和工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建立了“党员之家”、“教职工之家”。学院还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学院自建院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获得了华孚奖教金先进集体二等奖,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校内宣传报道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获得了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一、二、三等奖,获得了学校先进教职工之家称号,教工一支部分别获得了支部建设创新奖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教师曾荣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华鼎奖教金、华孚奖教金、跃龙奖教金先进个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校“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细致工作 夯实基础
建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这一主题,积极探索“注重基础、结合工程、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夯实学院发展基础。
学院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学院积极构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施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已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校级系列建设课程8门,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学院教师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7项,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1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应用型本科院校规划教材4部。
同时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根据专业和学科性质,积极开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学院已在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大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学生工程实践基地44个,为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实验室建设取得快速进展,建立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风景园林5个实验中心,共计18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学院计算机中心,实验室总面积约为2450平米。近3年共获得实验室建设项目14项,共计建设经费708万元,其中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实验室建设项目3项,燃气与空调技术实验室2008年通过了专家组资金检查,结构工程实验室和地下工程实验室正在建设中。2009年新申报的财政厅建设项目“建筑节能实验室”已通过了评审答辩。学校已批准建设土木工程实验楼,目前正在进行基本建设报批程序,将有效解决学院实验室空间不足等困难。
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38%,9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151第三层次人才1名,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14名;有1名获得省人事厅留学回国人员科技资助,3名入选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名青年骨干教师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的出国留学资助,其中有3名已完成进修回国。对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每年举办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与驾驭能力,几年来,学院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此外,学院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列为校级教学团队,刘梅红老师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并推荐参加2009年浙江省教坛新秀的评选。
深入调研 谋划发展
建工学院的科学发展要与准确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既要与我省其他高校相关学院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还要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浙江省是建筑业大省,并正在积极向建筑业强省跨越。土木工程类学院的发展,很重要的是依托行业产学研合作的进步,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学院发展,学院对浙江省建筑行业产学研合作情况和高校建筑设计院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并与多家建筑业企业、设计院、咨询机构、科研所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目前,各兄弟高校在建筑业产学研合作方面已日趋完善,学院努力将建院时间短的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采取“走出去”的战略,积极与行业学(协)会加强沟通和联系,主动跟建筑企业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同时采取“传、帮、带”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筑企业的自主创新。
2008年学院成为浙江省制冷学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并在我校举办了2008年浙江省暖通空调“总工论坛”。学院还先后举办了第25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浙江省第11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组织承办了《现代空间结构与2008年奥运热点工程》院士论坛、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首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通过积极开展工作,建工学院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开拓创新 突出特色
作为一个新建学院,在做好并稳定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建工学院教师不忘科学研究,学科水平也因此有了明显提高,学院科研总经费达到了827.58万元,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对外服务等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5项,获授权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余篇;已出版教材和著作20余部,参加了多部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学院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抓住两个中心,建设特色强院”的学科建设基本思路,一是以国家推进建筑节能、提倡绿色建筑为契机,由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带头,建筑学、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各专业汇聚,力争在建筑节能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和重要教学改革课题等方面取得成效,并积极参加政府、行业等有关科研项目和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二是发挥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优势,在岩土工程方向形成特色,并带动防灾减灾、桥梁隧道、市政工程专业方向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2010年建工学院将依托材料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的硕士研究生,为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全面育人 注重质量
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建工学院以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
学院经常深入调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组织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广泛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形成了以班级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党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主题团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体系,并以学生始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两个重要环节为核心实施全过程的学业生涯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工管04(1)班获得了我校唯一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的称号。
学院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为经济困难学生配备创业导师,为广大同学成长搭台铺路、创造机会;制定并实施了《建筑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培育学生优良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和机制,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得了学生社会实践“省级先进小分队”、“省级社会实践基地”、“省级先进个人”荣誉20余项,并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被评为校“十佳学生社团”(现已被学校推荐成为“浙江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同时,学院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积极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清华同方人工环境竞赛、全国大学生MDV空调设计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获得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浙江省一等奖、全国铜奖;在历届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浙江省建筑设计竞赛、浙江省测绘技能竞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成功举办了“宝业杯”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学院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招生情况喜人,新生录取分数居全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33%、98.28%、95.60%,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2009年又有一批优秀毕业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和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通过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影响建工学院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作了一次全面的审视和剖析,对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为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形成了“夯实基础、开拓进取、凝聚力量、特色强院”的学院发展共识。学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夯实构建和谐学院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发展视野,凝聚各类力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凝练学科特色,提高办学竞争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学院发展内涵,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使建工学院成为办学特色明显,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学院。
七年的艰苦创业和辛勤积累,使建工学院拥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平台。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院全体师生将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把学院建成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强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