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校区域经济学基地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浙江省首批10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当时这一喜讯奏响了我校人文社科建设的最强音。
一晃三年多过去了,在校领导、有关部门和经管学院支持下,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着力加强团队建设,及时制定《基地建设方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努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根据获得批准时的规定要求,按区域发展与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区域生态经济、区域纺织经济四个研究方向建立了4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具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研究人员5名以上。在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基地科研团队积极加强原有人员的培训,优化了基地学科梯队,加强了研究队伍力量。从2006年到2008年,在原有学科梯队的基础上,团队引进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9人;评上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2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考上博士研究生4人。目前,基地科研团队共有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4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团队。
基地科研团队负责人陆根尧研究员和第二研究方向带头人胡剑锋教授,在三年中均分别结题完成先前的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两项,又分别申报成功上述国家级课题两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至少两部,在特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若干项。引进的战明华教授去年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近两年在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年青教师魏楚,攻读博士期间就在特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
该团队还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省政府知名专家6人组成了基地专家委员会,并聘请了4名兼职教授。基地专家委员会对基地课题的申报、科研方向的选择、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和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既注重学科建设,又注重为浙江省及全国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一方面团队在理论研究上寻求突破,另一方面立足浙江及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
团队研究人员积极向国家、部省、地方争取科研课题,加强学科建设,努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可喜成绩。完成先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种课题一大批;新获得纵向科研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8项(含有1项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35项;横向课题36项,其中1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重要论文60余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特级刊物上发表3篇;出版专著11部,编写教材2部。获得奖项14项,其中省部级奖10项。
该团队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理论研究项目《人力资本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的研究》,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经济学理论研究前沿关注的一个重点——人力资本,创新性地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深入探索运用人力资本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种途径、机理及对策措施,其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鉴定为优秀等级(此等级在全国比例极低)。完成的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成果《沿海开放城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研究》,在全面分析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全面提出了运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对策,被国家科技部从历年大批研究成果中评选为优秀成果,并由科技部资助、科技部领导作序在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成果《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理及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成果《服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和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浙江纺织业的研究》等,对如何提升发展我省乃至全国的纺织服装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该团队积极开展省下达的基地重大配套课题研究。基地重大配套课题《企业家创业水平、经济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于2008年上半年启动研究,有研究人员12人,下设4个子课题,目前课题进展顺利,预期可以获得重要研究成果。
团队还专门设置相关科研课题,积极为浙江省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增加科研成果,基地专门挤出一部分科研经费,并制定了科研课题资助办法,专门列项开展研究。2008年资助了10项研究课题,出版了多本专著。2009年基地又在邀请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咨询委有关领导、专家座谈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如何促进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制定了课题申报指南,经专家评审列项资助13项课题。基地还与浙江省发改委有关处室合作研究,由基地负责人主编出版了《浙江经济运行分析》红皮书,在全省发改委系统发行,并提交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他们决策服务。
教学与科研并进,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区域经济学硕士点是我校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位点之一。在培养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一方面加强对研究生进行扎实的理论教学,并经常聘请本学科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来校给研究生做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加强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基地建立以来,该团队已经培养研究生85名,其中多名研究生还提前考上了浙江大学、上海财政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多名研究生考上国家公务员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工作,大部分研究生进入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决策咨询机构、各类事业单位、金融系统以及企业工作。
现就读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平是该团队培养的一名优秀硕士研究生。王平在基地攻读硕士期间,由于科研和学术能力突出,从研一下学期开始就得到了他所在的区域发展与产业集群研究所老师的重点关注和培养。其导师和所长还专门为其制订了学习和科研计划,并依托基地的课题和项目优势为他量身打造许多实习和实践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王平提前半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王平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导师及基地老师的悉心培养,没有基地提供的良好学习和科研条件,他就不会有今天的学术成就。
现就职于浙江省物价局的倪梅娟也是团队培养的一位优秀硕士研究生。她在读研究生期间得到了导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导师不仅是她的学业和科研的老师,也是她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导师经常鼓励她静心学习,用心钻研,积极实践,对她进行全方位培养。在2008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省物价局工作。倪梅娟在总结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说:“我从一个家庭困难、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区域经济学基地优良的软硬件条件是我成功的关键。”
基地教师也都为经济学类本科教学的领头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大力加强对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实践与创新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些导师的指导下,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多名,并且,近几年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全国金奖或银奖等。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用,促进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在加强队伍建设、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注重汲取他人之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扩大团队在国内外的影响。团队已经邀请了一批经济领域的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刘树成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专家、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总召集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逄锦聚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安虎森教授等。团队研究人员则积极参加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中国经济学会年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年会、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学术年会、长三角经济-空间关系研究学术交流会、浙江省经济学会年会等各种学术会议,并与台湾明新大学开展了学术交流。团队负责人在2006年参加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通过与多所高校激烈竞争,成功为我校获得2008年第七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权,还受邀赴日本东京参加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同时,该团队积极举办高层论坛和全国性会议。2007年成功举办了新农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全国10多位在此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在高层论坛上作报告,加强了学术交流和感情联络。2008年 11月基地又承办了第七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都市圈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学术研讨会。74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219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论文近100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中国都市圈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一本,另外汇编论文集一本。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届年会是历届年会中规模最大、提交论文和会上发言交流人数最多、组织有序和效率较高的一届盛会,扩大了我校区域经济学基地和区域经济学学科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
展望未来,区域经济学基地科研团队将继续加强建设,在总体目标上,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达到全国同学科一流水平;学科建设和发展与我国、长三角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继续发扬优势,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大力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应用和对策研究方面为我国、长三角和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位点建设方面,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科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管理制度,发挥基地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瞄准国际国内同学科先进水平加强建设,以此进一步提高学位点的质量和档次。
科研团队与学科梯队建设方面,大力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积极引进高级人才,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博士等手段提高学科队伍学历、学位和学术水平,使团队中博士学位人数达到40%以上,使更多的教师进入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术带头人的行列,积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动手”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方面,继续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力争申报国家级项目每年都有新进展;积极争取横向课题,使科研经费逐年有较大增长;鼓励团队成员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并积极申报省部级及以上奖项,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