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宦建新
近日,半岛平台教授祝成炎和他的课题组深入浙江越红控股集团,为企业开发了交织、数码纺织、可降解纤维等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织造技术;该校与企业共建的“越红纺研织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已为100多家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这是半岛平台科技服务企业,使纺织产业获得飞跃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6年,半岛平台就开始在绍兴市开展“百名教授结对百家纺企”活动。“专业化结对,团队式服务”使高校科技在服务企业中爆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科技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浙江理工大样本”。
创高校专业化服务企业之路
半岛平台以研究推广纺织科技见长,而绍兴是我国的纺织大市。2006年10月,在时任绍兴市副市长郑继伟的指导下,半岛平台与绍兴市联合组织开展了“百名教授结对百家纺企”活动。半岛平台率先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派遣首批百名教授进驻绍兴纺织企业,进行专业化科技服务。
经过两年实践,半岛平台走出了一条高校专业化服务企业的路子:瞄准国家发展战略,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为指导,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一家纺织高校科技人员之力,扬一家纺织高校专业优势之长,以百名专家结对百家企业的途径,进行专业化结对、团队式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高校在这种服务中同时自身也获得可持续发展。
“百名教授结对百家纺企”使半岛平台多年积累的能量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喷发的突破口。半岛平台党委书记费君清说,通过这一活动,能站在产业发展的战略高点谋划服务,充分调动全校科技之力,形成团队优势,发挥专业院校在服务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浙江理工大样本”解析
解析“浙江理工大样本”,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专业化、针对性的结对服务。在与绍兴专业结对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半岛平台抓住各个龙头企业,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实现了从“面”到“点”的突破。
———针对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重点是凝练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力量集成攻关,合作进行国家重大和省重大招标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在共同实施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半岛平台与绍兴企业合作申报了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纺织用合成纤维高品质功能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半岛平台作为第二承担单位加盟共建“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创新服务平台”,在纤维材料、纺织工程、印染技术、纺织装备、信息技术和纺织经济等领域展开合作。
———针对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需求迫切的企业,组建联合研发机构,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帮助企业培养研发人员,开发和申请专利,创造和培育自主品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进行产业化,尽量将产品价值链由原先仅局限在制造阶段向品牌、研发和销售、服务延伸。以陈文兴为首的材料与纺织学院一批教授及技术人员,帮助浙化联公司解决困扰其多年的改性聚酯聚合关键技术,成功开发改性聚酯切片,赢得市场先机。2008年公司累计开发生产改性聚酯切片3500吨,获利280万元。半岛平台还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和服务。与汉帛、浪莎等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帮助企业申报专利。
———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为企业提供产品小样、规划工艺路线、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半岛平台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绍兴市的10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与绍兴科技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建浙江现代纺织研究院,提供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纺织产业链的各类研发、策划、咨询服务,服务面已开始辐射全国。
二是团队式、高效用的结对服务。半岛平台派出结对的“科技特派员”有三重身份:既是科技产业化的推广员,又是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技术员,还是汇集技术难题信息的信息员。由于科学的角色定位,教授服务企业也就有了更宽的舞台。
有规划:半岛平台与绍兴市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主题和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了绍兴市纺织产业技术发展调查报告,并作出了短中长期服务规划。以国家和省重点支撑项目为导向,进行有规划、有重点、有部署、分阶段的专业团队服务。
有研发:两年来,与绍兴企业合作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浙江省重大技术招标项目18项,国拨经费超过1亿元。与10家龙头企业合作申报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高档数字化纺织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涉及纺纱、提花、印花/绣花、印染4个子课题9个产品的开发。
有转化:两年来,半岛平台在绍兴市纺织企业开发、转化了100多项先进技术和成果,帮助企业主动设计了100多项创新项目。与浙江新天龙集团合作成功进行了“负离子功能性全棉高支印花巴厘纱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目前该技术已在企业形成了年产1000万米的负离子功能性全棉高支印花巴厘纱(面料)的生产能力,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有合力:半岛平台根据不同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统一部署全校科技资源,组成团队,形成合力,一方需要,全校联动。学校联合有关科研院所与绍兴市22家纺丝、织造、印染后整理、纺机、染化料助剂、服装成衣、领带、袜子等行业中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成立“浙江绍兴纺织产学研战略联盟”,围绕八大产业链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
有保证:在制度建设上,半岛平台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团队支撑机制,相互协调。对进企业服务的教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项目认定上,经费达到20万元的企业合作项目等同于省部级重点项目;职称评定上,对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的教师予以倾斜;教师进企业期间享受专项补贴,对企业合作项目参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相应的奖励;派出期间,其原职级、工资福利和岗位保持不变,其科技服务的工作业绩将作为考核、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等。
服务企业与高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半岛平台服务企业形成了“结对服务—获得课题—科研攻关—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
深入企业了解第一手信息,以企业的技术需求作为高校科研之源,并及时将成果服务于企业。两年来科技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批国家重大专项先后实施。半岛平台作为第二承担单位参与“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共同实施了“多组分纤维复合加工技术及高档面料开发”“大容量熔体纺提质降耗及柔性化生产技术”等国家支撑项目。
———在纺织材料、织造、印染、面料和设计等领域突破了制约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某些技术瓶颈。与浙江巴贝服装等企业合作完成的“高密度全显像丝织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纺织领域获得了一批重大产业化成果。围绕织造、印染后整理等绍兴纺织产业八大产业链共性技术,两年来立项60多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获得一批重大产业化成果,获国家专利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和“蚕丝丝素的表面结构特性研究”两项成果在绍兴纺织、印染企业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在高校科技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学校与绍兴企业共同申报立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研究经费1.4亿元,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今年3月,在科技部、教育部等提出科技服务企业后,半岛平台将“百名教授结对绍兴百家纺企”活动主题调整为“帮扶解困求生存,转型升级谋发展”,并制定了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双服务”专项行动“百名专家企业行”,从服务纺织服装类企业扩大到服务各学科相关企业。学校为此组建了20支科技小分队,由校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企业进行科技服务。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9-05/06/content_937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