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下达了2023年度“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结果。半岛平台牵头获批2023年度“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2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1项。

一、基于区块链的大规模分布式可信智能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重点专项)

“基于区块链的大规模分布式可信智能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团队沈剑教授牵头,该项目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之江实验室、南方电网、浪潮等10家校企单位组成“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共同实施,项目总经费199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998.2万元。
项目以大规模云边端分布式数据、模型、算力等多维要素的可信服务为目标,从链智融合下数据验证、模型验证和算力调度展开技术研究,构建自主可控大规模分布式可信智能计算网络技术平台,并开展“广分布、多场景、跨机构”的云边端立体化可信智能计算服务应用验证。
二、中塔蒿属植物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中塔蒿属植物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由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孙延芳副教授牵头,该项目联合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共同实施。项目总经费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00万元。
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等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亟需攻克的世界医学重大难题。蒿属植物是菊科最大、分布最广的属,塔吉克斯坦有300多种蒿属植物,是塔吉克斯坦传统民间治疗流感和肺炎民族药。中国有蒿属189种,青蒿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蒿属植物在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呼吸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蒿属植物及其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病毒活性成分是开发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药物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开展中塔特有蒿属植物及其核心药效成分抗急性呼吸道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开发蒿属软胶囊产品,解决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制定中塔蒿属软胶囊质量标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蒿属中药新药。通过中塔双方中药药物研发科研合作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跨越,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
三、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构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吴震宇教授牵头,该项目联合半岛平台绍兴柯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项目总经费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支持160万元。
项目以中国和马耳他两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牵引,本项目根据天然纤维种属门类多、表面结构复杂、纤维性能差异大特点,研发与之适配的织物增强体结构及生物基聚合物,阐明蒙皮-栅格结构体系的增强机理、建立复合液态注入固化工艺规范、形成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基础数据库,建立复材结构件的设计方法,并在运动装备、汽车内饰件等领域形成示范应用。
四、基于柔性可穿戴心电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基于柔性可穿戴心电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由半岛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蒋明峰教授牵头,该项目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浙江智柔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单位,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研究基于柔性可穿戴心电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警监测平台,为心脏猝死智能监测与预警提供新方法。项目总经费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00万元。
该项目在发挥内地与澳门双方研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院外恶性心律失常预警存在数据采集时程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预测模型中的学习效率低、泛化性能弱、可解释性差的问题,建立基于柔性可穿戴的心电数据长时程实时心电数据采集系统,形成基于经验规则与多域属性表征的特征提取高效表示方法,构建基于多中心联邦图学习的恶性心律失常预测模型,实现面向复杂心电大数据智能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推理,建立基于心电大数据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智能预警平台与应用示范。该项目将加速两地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提升双方科研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有组织科研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面,主动谋划、提前布局、加强宣传、深入动员,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理与服务。以上项目的获批,标志着我校科技创新实力的显著提升和有组织科研攻关能力的显著增强,为我校“十四五”科研工作高质量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立足原始创新,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致力于推动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员才华尽展的良性科研生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