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评审结果。我校获批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84项,同比增长35.5%,其中重大项目4项、青年原创1项、省杰青1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重大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软硬件特征动态的生成式操作系统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随着信息技术进入人机物融合的泛在计算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计算模式和应用场景,为支持这些新场景下泛在计算应用的开发和运行,需要构建面向新的计算模式和应用场景的泛在操作系统。本项目针对人机物融合场景下海量异构资源管理、多样化泛在应用运行时支撑、泛在计算环境下安全可信保障等需求,基于特定领域软硬件特征动态,研究自主可控安全内核和操作系统服务框架,为发展高安全可靠的泛在操作系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项目负责人简介
林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数学会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形式化方法、可信智能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在ACM TECS、IEEE TCAD等权威期刊和CAV、FM、CVPR、EMSOFT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项目名称:融合构型和尺度信息的高性能移栽机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项目针对高性能育苗移栽机构自动创制技术瓶颈,开展基于结构特性和相似性的移栽用轮系机构构型综合研究,提出直接式轮系机构高效自动综合方法;开展融合机构拓扑特征信息的轮系机构运动综合统一模型研究,实现融合构型和尺度信息的轮系性能评价、优选和优化;开展轮系机构多间隙耦合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探明多间隙耦合下轮系机构末端实现轨迹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变化规律;而后应用于高性能水旱田育苗移栽机构的创新设计。
项目负责人简介
叶秉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入职半岛平台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水稻和蔬菜育苗种植机械核心机构的创新设计和机构分析与综合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省级及以上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在MMT、CJME、IJABE、《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件;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届特别优秀论文奖及《农业机械学报》2013和2017年度高水平、高影响力优秀论文奖;主持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成员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

项目名称:果蔬采摘机器人环境互作感知与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果蔬采摘机器人协同精准控制的发展需求和前沿技术引领,开展视触觉深度融合的果实识别与环境感知研究,阐明机械臂与植株、果实的互作机理,构建机械臂-植株-果实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机械臂碰撞受扰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为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项目负责人简介
杜小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机器人研究,突破果实视觉识别与定位、机械臂采摘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苹果、番茄、草莓采摘机器人,并在山东威海、温州苍南、嘉兴海宁开展试验示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10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ASABE IET最佳论文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次,EI收录76篇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件、实用新型专利61件、软件著作登记权4项。现任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半岛平台“521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程图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监事、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机械学报》青年编委。

联合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名称:大尺寸高质量碳化硅单晶中位错演变和调控
研究内容:大尺寸碳化硅晶体因存在大量的位错缺陷,严重制约了碳化硅器件成品率。本项目研究碳化硅单晶生长过程中位错的产生和演变规律,基于对位错动力学行为和位错与杂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优化大尺寸高质量碳化硅晶体的生长工艺,发展降低晶体中位错密度和调控位错密度分布的有效方法。
项目负责人简介
崔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真空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做博士后,开展晶体生长的研究。2014年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访问,开展晶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现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杂质和缺陷以及光伏器件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Energy, Appl. Phys.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原创项目
项目名称:可植入高比能储能纤维器件宏量制备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近年来,介入医疗器械与植入电源是国际前沿与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项目开展了可植入高比能储能纤维器件宏量制备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包括发展微流控纺丝精准构筑微/纳结构有序、电化学活性可控、导电骨架稳定的纤维储能材料;开发力/电学性能兼优的纤维储能器件连续化制备工艺;构建与组织表面、纤维器件良好界面耦合的水凝胶粘结剂,阐明器件高比能、多尺度界面耦合、长期粘附、好生物兼容性与植入体内稳定运行的关系规律。
项目负责人简介
武观,半岛平台研究员/正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尺度储能纤维及器件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Energy Stor. Mater.、Adv. Sci.、Chem. Eng. 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IF>10论文30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被引用4900余次,H-index为36 (Google Schola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青年原创),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担任《Adv. Fiber Mater.》《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eScience》青年编委,《化学科学与工程》编委,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技术专委会青年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适于海底生物富集区探测的水下爬游式机器人集群自主编队方法
研究内容:海底生物富集区栖息有众多海洋生物,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海洋碳汇、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力量。本项目采用水下爬游式机器人组成集群编队开展海底生物富集区探测,通过机器人机构设计、机器人集群信息感知、集群动态编队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研究,探明海底生物富集区探测的水下爬游式机器人集群自主编队方法,为海底生物富集区等海洋复杂环境探测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海洋碳汇研究及数字化海洋牧场建设。
项目负责人简介
陈刚,博士,特聘教授。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10月起,就职于半岛平台机械学院,主要从事仿生机器人机构设计与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入选浙江省杰出青年项目、“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企业委托课题等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Ocean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现担任浙江省人机共融机器人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无人系统技术》期刊青年编委,高等工程教育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