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修脚匠
新华社: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胡志国有很多机会进入“白领”阶层,但是他偏偏拿起了修脚刀。
200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胡志国,现在是冰城哈尔滨市一个拥有正规本科学历的“修脚匠”。在他的一些同学仍为找不到安适的工作迷茫、抱怨的时候,胡志国背着一个工具箱每天忙碌于自己的小店和一些服务场所之间,辛苦之下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胡志国现在是店里的“老板”也是唯一的员工。他的经营项目是“专业修脚”,同时治疗灰趾甲、嵌甲等一些足疾。他每天的工作,常常是从帮助顾客洗脚开始,到帮助他们穿好鞋子结束。
声音 人生追求没有高低贵贱
人民网:从传统习俗看,农家孩子十年寒窗背负全家人的厚望,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却当上了修脚匠,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观念上都让人难以接受。父母的“望子成龙”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非生活在社会的“下层”。
然父母的反对,同学的规劝,社会的歧视,胡志国都一笑了之。几年的拼搏滚打,他用无可质疑的事实告诉别人,人生追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可以说,胡志国的就业之道不仅仅是榜样作用,更具有标本意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不但是家长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更是学子们自身的追求。基于此,许多大学生好高骛远,自以为满腹经纶,看不起低职位的工作,更瞧不起那些“低层次”的职业,一味地强求自身的学识价值与社会就业价值对等,结果高不成低不就,白白浪费了许多就业机会。
“当修脚匠”丢了谁的脸?
中经论坛:一个大学毕业后仍在“游荡”的女生曾规劝胡志国:“趁早改邪归正,别给咱学校丢脸了!”虽然是半开玩笑,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就业心态。只要就业,知识和智慧就有可能创造价值,而无所事事地“游荡”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想着用一个职业的牌子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而应该想想如何使这个职业因自己的加入而更加具有社会价值。
其实,能够勇敢地走出一条就业新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精神;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个传统职业中发挥作用,则又是一种开拓精神;能够让一个职业因自己的加入而价值提升、受人尊重,更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从这一角度来讲,胡志国哪里丢脸了呢?又丢了谁的脸呢?笔者以为,他不但没有给学校丢脸,反而给学校增了光。
大学生怎么就不能修脚?
东北网:为什么一个有很多机会进入“白领”阶层的大学生偏偏选择了修脚刀。谁说也不如胡志国自己说,自己早已经进入自己的心仪行业并把这个行业逐步变成未来的事业。修脚为什么不能做成一个事业,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修脚呢?
有消息说,北京近六成研究生求职屡碰壁后悔考研。怎么“碰壁”了呢,多数硕士生期待5000元以上的薪酬,而用人单位则满足不了这种要求。高学历碰不上高待遇,于是这些学子们后悔寒窗数十载了。
是自己做一份事业还是等着一份事业来适合自己,这就是胡志国和很多徘徊在“单位”门外的大学生们的区别。修脚一样有大师级,而修脚的大师级却鲜见高学历。别说修脚没有理论、没有技术,那里面的中医学问和那里面的足下奥妙一样高深。别看有没有文化都在修脚,你的文化高低决定着你的修脚水平和发展速度。这时候,就该是发挥和运用你大学学历的最佳机会了。
做修脚匠真那么简单吗?
人民网:常见到舆论告诫毕业生要调整就业期望,做出适度选择。对调整就业心态确实有帮助,但问题是,在当今的教育和就业环境下,有没有与之呼应的普遍认同心理?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已成为工薪家庭一项日渐沉重的开支。有调查表明,有近7成的大学生需连续工作2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还清父母的教育投入。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要求家长降低期望,让子女成为一位“普通劳动者”而不是精英人才?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哪一所大学公开宣告立志于培养普通劳动者,无不以培养高级人才自居。
大学生做修脚匠真的那么简单吗?